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6)

考试吧整理“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第 6 页:多项选择题

  4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确保实现。这表明:

  A.总体上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环节是加快科技进步

  C.加快建设集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大部署

  D.加快建设集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集约型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题目,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4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

  A.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B.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C.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D.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之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4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有机统一”在:

  A.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B.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C.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D.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4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们党新的战略追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C.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D.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战略任务的依据。

  《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如此突出的地位不是偶然的,包涵着“四个必然要求”。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一历史阶段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虽然这一阶段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但许多是深层次的,解决的难度很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追求,就是要科学应对和有效解决特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构建和谐社会,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建设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全党面前,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总的形势是稳定、和谐的,但也存在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正是着眼于这样的客观需要,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战略任务。四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适应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的社会基础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46.胡锦涛在2005年2月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四位”包括:

  A.党的建设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四位一体”的飞跃。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此后党中央一再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此次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原有的三位一体正式扩展为四位一体。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作出全面部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47.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才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

  A.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B.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C.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       D.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处理好五类关系:(1)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2)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4)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5)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48.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客观依据主要有:

  A.科教兴国战略是解决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有效途径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D.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则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客观依据。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客观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重大飞跃,必须把握这个客观趋势,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先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二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则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则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经济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应该把教育看作是一项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教育不仅起到基础作用,而且起到了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49.“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是:

  A.全面开展扫盲教育 B.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C.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D.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

  在2006年8月29日下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34次学习会上,胡锦涛讲话指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50.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

  A.军事竞争 B.人才竞争 C.经济竞争 D.科技竞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集中体现。

  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越来越集中体现为高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成为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页  >>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