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
第 6 页:多项选择题 |
31.2006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迈出了三大步:
A.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B.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
C.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推进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农村改革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改革近30年,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实行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32.结构合理,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民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具体关系表现为:
A.结构合理是保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 B.结构和效益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C.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 D.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结构合理的一种反映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具体关系。
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结构合理,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民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这是保证高速度和高效益发展的基本条件。首先,结构合理是保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没有合理的结构,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结构制约着速度,速度快慢取决于结构是否合理。结构越合理,就越容易形成比较高的速度。其次,结构和效益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结构合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经验证明,没有合理的结构,必然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结构合理的一种反映,它表明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发展比例关系是协调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
A.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C.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
D.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新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 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的、统领全局的新提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4.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
A.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
B.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
C.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
D.要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以及要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含义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5.一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上马“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有些指标定得相当高,劳民伤财,并没有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起新房
C.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
D.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为新农村描画的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条件,决策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增产增收,多予少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砸一笔钱、树一个典型,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靠举债建不成新农村,让老百姓过不了安生日子的工程也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新楼、起新房。各地在新村建设中应以科学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替农民规划不切实际的村居蓝图。一切拆建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否则只能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由:
A.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B.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所决定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D.迎接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挑战所决定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在: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占有相对贫乏,一些重要的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靠大量的消耗资源维持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的体系,这在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以提高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即要以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取代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要走向世界,只有切实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有自己的位置。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粗放型经济片面追求速度为目标,重视近期,忽视长远;只顾产出,不讲投入,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手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BCD。
3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处理好:
A.速度 B.结构 C.效益 D.质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提高统一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38.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包括:
A.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B.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C.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D.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启示。
胡锦涛强调,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这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四条重要启示:第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四,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39.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谈到“三个代表”问题,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两个根本转变”是指:
A.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经济发展从局部地区向全局转移
C.经济建设从低速度向高速度转移 D.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两个根本转变”的具体内涵。
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谈到“三个代表”问题,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两个根本转变”是指: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转变”,一个是在强调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个着重指明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而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关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贯要求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注重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40.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实现速度、效益、质量、结构四者的统一。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
A.没有看到合理的发展速度和结构、良好的效益最终是会体现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B.没有看到合理的结构是实现一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C.没有看到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D.没有看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要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速度、效益、质量、结构四者的辩证统一。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只有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谈不到任何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离开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真正内容和真实意义。其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结构合理是保证一定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没有合理的结构,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定可靠的高速度;结构合理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再次,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应。发汗速度、合理的机构、良好的效益,最终是通过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来体现的。D选项与题意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