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7)

考试吧整理“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21.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供政治基础的思想渊源包括:

  A.爱国主义 B.共产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供政治基础的思想渊源。

  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联盟”的重要思想。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与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更广泛的联盟。正是有了这两个联盟,我们党才建立了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指引下,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两个范围的联盟,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使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思想渊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22.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A.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目标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照顾同盟者的利益 D.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题。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证明,要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团结的面越宽越好,团结的人越多越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目标,实现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把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23.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的安定团结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和睦共处,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不仅消灭了民族压迫,而且建立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特别是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它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全国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事实上的不平等,还未消除,各民族间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仍然存在,因此民族矛盾及其根源还不能完全消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24.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中的体现是:

  A.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D.自治机关享有国家立法权和自治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政府,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制度。本题考查的是国体与具体国家制度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对国体的体现。因此选项中只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的正确表述,都应选。D项表述错误,自治机关不享有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5.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B.民族互助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民族工作的最基本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首先,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所谓各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坚持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在多民族国家,某些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不能象先进民族那样行使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中国共产党把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强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以缩小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

  其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只有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内,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合作,互相尊重,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其三,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才会不断消除民族差别,解决民族问题,巩固民族团结。

  最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持揭露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与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废除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从而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全面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之间的差别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阶段并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的时期。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更加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各民族共同发展,以便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各民族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了,要实现民族差别的消失和各民族的全面融合,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之间共性的东西不断增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人为地去消灭民族差别,同时欢迎和提倡民族问相互亲近,相互学习,大力促进和加强相互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兄弟情谊。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在密切联系本民族群众,热爱本民族,及时反映本民族要求和意见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其他民族群众,热爱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做促进民族团结的模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6.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是: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 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依据。

  邓小平将民主政治建设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其依据在于:第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和支持。总之,社会主义不能离开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也不能离开民主政治。题干中,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实质上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论依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手段,但不是目的。这个命题:

  A.看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B.否定了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确定的发展目标

  C.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人们追求的目的

  D.没有看到目的和手段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相对性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归根到底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种手段。第二,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标志,作为人民掌握政权、当家作主的权利,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它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人们追求的目的。第三,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相互转化。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意义的完整概括,这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8.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这个论断说明了:

  A.民主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范畴

  B.国家是历史范畴,因而民主也是历史范畴

  C.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对立

  D.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抽象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民主内涵的科学理解。

  民主虽然具有多层含义,但它首先和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第一,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了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对立。第二,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因而民主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范畴。第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未来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因而民主又是一个历史范畴。D项表述错误。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9.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使其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各方面条件的具体表现是:

  A.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

  B.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C.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D.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还不充分、不完善。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立“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且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具体体现为:第一,我国还没有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第二,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将长期存在;第三,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0.社会主义民主给人以自由和权利,社会主义法治则使人受到约束和制裁,因此二者是矛盾的。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

  A.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法治是公民运用国家权力,按人民意志办事的体现和保障

  B.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都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

  C.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D.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体现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制度,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的巩固和加强需要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完善。第二,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运用国家权力,按人民意志办事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公民广泛权利和自由的体现和保障。B项是C项的具体内涵和阐释,没有C项概括,因此排除;D项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因此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选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