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模拟试题 >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启航20天20题(1-4题)

来源:启航教育 2011-1-12 9:13:42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2011考研已进入最后紧张的冲刺阶段,考试吧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启航20天20题(1-5题)”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
第 1 页:第1题
第 2 页:第2题
第 3 页:第3题
第 4 页:第4题

  第3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 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请运用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 原理,分析说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 产 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启航提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主线是要求学生知道“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 产 党、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为了抓好这根主线,我们必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 进程:鸦片战争后各个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三次论 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三种建国方案的较量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最终,马克 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社会主义作为最有前途的社会、共 产 党作为最优秀的政党赢得历史和人 民的选择。这一选择的过程,无疑体现着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

  考生在复习中把握以下几点: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鸦片战争后,各个阶层对国家出路探索有哪些不同?

  3、三次大论战的内容及意义

  相关知识点1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 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自觉性、目的 性和计划性。(2)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 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者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 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 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 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 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相关知识点2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 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 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3、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 于交往;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3、总之,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 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们群众的选择性。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的前途和出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下,中国最终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这正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的生动体现。

  相关知识点3 中国共 产 党成立前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提出向西方学习,学习其坚船利炮,洋 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照搬和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这一时期是在“器物”层面的探索。

  (2)太平天国农****动,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资产阶级维新派提 出了君主立宪的方案,革命派则提出了民主共和的方案,这一时期是对“制度”层面的探索。

  (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的斗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一时期中国进入“文化”层面的变革。

  然而,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指明道 路。因为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 实现独立和富强,只能是先进的阶级结合科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新的探索。

  相关知识点4 三次大论战的内容及意义

  第一次大论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之间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 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 学。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 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也开始改变 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第二次大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之间的论战,论战的内容有:(1)要不要 以革命手段****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 实行社会革命。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 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三次大论战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包括“问题与主义”的论 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通过这些争鸣和论辩,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进 一步壮大。

  相关知识点5 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及其命运

  1、一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并建立了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国家 ,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他们的主张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也被**** 了。

  2、二是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孙中山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 后来某些民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一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3、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 产 党,主张建立工人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它最终赢得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4、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 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1年考研《政治》热门大题预测(1月7日更新)

  临考推荐:2011考研《政治》最后押题预测

  2011考研《政治》考点预测及预测试题大全

  1月15日考试吧首发2011考研真题及答案通知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