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9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法治精神
1. 概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完成的任务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健全完善立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制约监督,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在形成并完善法律体系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四点:一是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法律体系。二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手段的关系,需要用法律调整的才通过立法来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法制的功能和作用。四是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本身就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需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完善。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继承人类优秀的法律文化成果,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新型法律文化。
3.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 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法治观念
(1)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其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自由平等观念。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为了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法律一般都要给当事人的自由确定合理的界限,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公平正义观念
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我们既要重视立法公正,又要重视执法公正,保证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在法律中,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我们在参与或从事法律活动时,既要重视实体公正,也要重视程序公正。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观念
5. 大学生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其特征为: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此题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试:
有序的公共生活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与法制规范
① 网络生活属于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需要公共秩序
A.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 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与法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A. 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
B.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C.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③ 处理网络生活中道德与法制关系的主要内容
A. 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B.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C.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坏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D.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④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A.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