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预测题 |
第 3 页:评分细则 |
1.【评分细则】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实际中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采取合理的实践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分)
恩格斯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充分说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2分)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切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自然客观规律为前提。让自然为人类所用,在实际中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分)
(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2分)
材料2中所说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要从整体上和动态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2分)
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矛盾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中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环境保护是一个过程,既要看到过去的成绩,又要看到现在的问题,还要预见环境保护的未来美好前景,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2分)
总之,要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评分细则】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3分)
由于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所以,虽然世卫组织对游戏上瘾有了比较明确的认定,但是还没有探究清楚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在评估现有证据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把任何一种技术驱动的行为成瘾列入修订本之中。这些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2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超过一半的人口上网,其中超过90%的人是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中国人可以从自身上网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的关系,得出正确全面的认识。所以,中国可以为提高我们对于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作出很大贡献。(2分)
3.【评分细则】
(1)“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2分)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能够把一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实践的结果与实践之前的认识和预想相符合,那么,之前的认识就得到了证实,成为真理性的认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根据。(2分)
(2)材料2说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即使对于有些认识,当前的实践不能检验,但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2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2分)
无论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被证实,还是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都表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2分)
4.【评分细则】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面对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分)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分)
(2)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2分)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发展,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3分)
5.【评分细则】
(1)从国内情况来看,①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②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分)
从国际情况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分)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坚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它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又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创造,绽放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价值。(1分)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要开展的斗争更加艰巨。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分)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有焕然一新的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站在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只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之下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才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分)
综上所述,完成“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一往无前,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6.【评分细则】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改宪法,正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此次宪法修正同样遵循宪法基本原则。(1分)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有:
①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首先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党首先要带好头,坚持依宪执政。②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强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才能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③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④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以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⑤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4分)
此次宪法修改,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对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了及时确认,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
(2)向宪法宣誓,不仅是一个庄严的仪式,也是彰显宪法权威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习近平主席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最好的激励和教育,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1分)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权力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党的领导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毋庸置疑。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分)
此次宪法修改,对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至关重要、影响深远,为全面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推动力。(1分)
7.【评分细则】
(1)历经十年,金砖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合作范围越来越大。(1分)
适时启动“金砖+”机制,扩大参与平台,顺应了金砖国家和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有助于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有助于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建立更为广泛的伙伴关系,有助于促进更大范围的共同发展繁荣。(2分)
这些做法与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路一脉相承。(2分)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是和平、发展问题仍没有解决,人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要求日益迫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冷战思维与此潮流相悖。(2分)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1分)
为此,国际社会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分)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