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
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 ||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 ||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法、德、日、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 ||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 ||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 ||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 ||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理财规划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 ||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 ||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
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
9月13京城某媒体批露,人大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人大2005年将停招在职研究生,第二天,人大方面改口,称只是停招在职博士生。辟谣风波引发人们对在职研究生现状的关注。在中国,在职研究生体制已经异化成有钱人、有权人捞取晋升资本和光环的一大手段,这
人大“停招”风波
10月8日,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开始网上报名。一心想报考人大法学院在职硕士的李爱红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报名材料。
这位在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从业2年的年轻律师,20多天前听说了一则坏消息——人大停招不脱产研究生。李爱红当时就很难过,想读书但又舍不得放弃工作,伤心的她以为自己真的要和梦想失之交臂了。
“辟谣”前后
9月13日,北京某媒体在重要位置刊发了一则消息:明年开始,人大停招不脱产研究生。报道称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不管考生是处长还是司长,只要报考人大的研究生,就必须脱产,即使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生也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至少第一年保证全部脱产在校学习。如果考生不能保证脱产在校学习,人大将拒绝接收。
此消息一经发出,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网友在网上开展激烈争论。有人说对泛滥的“注水文凭”是当头一击,也有人认为“一刀切”的做法不可取。
一石激起的千层浪尚未平息,第二天,北京晨报马上发表消息《人民大学出面辟谣--仅停招不脱产在职博士生 》,人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就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出面澄清:停招的只是不脱产的在职博士生。同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也刊发了类似的“辟谣”文章。
“13日那天,我们研究生院招生办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每个来问的人我们都要解释一番。”9月23日,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大椿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无奈地说。
刘大椿说,“停招不脱产研究生”的报道是对“2005年原则上不招收不能到校脱产学习的在职培养博士生”的改革引起的误解和误传。“这一新政策只针对在职博士生。如果学生不能按教学计划到校脱产学习,尤其在第一年不能脱产上必修课,那么人大为了培养的质量,就不再招收这样的博士生了。”
之所以会发生消息误传,刘大椿认为,与在职研究生的教育政策太复杂有关。他说,现在的在职研究生分为脱产的、不脱产的、国家计划内的、自筹经费的等等很多种类型,每年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也要分类别详细介绍。所以,一两句笼统的话很容易引起误解。
停招的现实背景
9月24日中午,人大校门附近的一家书店内,挤满了购买考研书籍的学生。又是一个在职研究生招生的黄金季节。
在北京街头,随手打开一张市民报,都能看到多如牛毛的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与此同时,许多大学里出现了考研辅导班。
“卖方”市场的鱼龙混杂决定了“买方”人员的素质不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陆善镇曾向媒体坦言:目前在职研究生报考人群中最活跃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有权的,一类是有钱的。这两类人恰恰是时间最紧张,工作、商务最繁忙的人。想想吧,在校生要用全部精力才能完成的学业,这些人只用不到30%的时间就能完成,怎么不会出现质量下降,怎么不产生“注水文凭”呢?
“注水文凭”越来越成为人们群起唾弃的社会问题,它破坏了人才选拔的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
人大此次停招风波,就发生在大家痛骂“注水文凭”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下。
“大部分学校的在职研究生生源主要是公务员和企业人员两大类,而‘注水文凭’的问题,哪个学校都很难完全避免。”刘大椿院长毫不避讳这个话题。
根据求学目的不同,刘大椿把在职研究生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真正想来学习知识的,第二类是想来“镀金”的,第三类纯粹是为了迎合社会某些体制对高文凭的要求。他说,后两类学生,往往工作都很繁忙。有的学生甚至找秘书来代听课。这种现象偶尔发现一两次,学校老师会规劝,次数多了,就会直接影响本人的学习成绩,甚至毕业时间。毕竟,秘书再尽职,听的再仔细,甚至把每节课都录了音,可说到底知识还是学到别人的脑子里。
“对于学校而言,无论你带着什么目的来,都必须按照要求学习,达到规定水平。也就是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质量。否则,就意味着我们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
“我们目前还没有接到学校正式的‘停招’通知。不过,培养博士确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培养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学校在制度、培养方法、生源、毕业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是学校考核一个学生适不适合当博士生的起码标准。”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博士生导师的一番话代表了学校的大多数老师。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大出台了新政策。和这个政策相配套的是:在职博士生入学时,还必须需要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的证明。
在职研究生不会“一刀切”
“停招”风波已过去。在上万人的研究生队伍中,人大选择了在校人数最少的在职博士生作为他们新政策实施的主体。
很多人在担心这个问题:人大的在职研究生是不是以后要逐步实现“一刀切”?一位叫雪里埋的网友在人民网发出疑问:在职研究生的“脱”还是“不脱”真的这么重要吗?国家规定可以在职读研显然是为了照顾那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人士,给予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实际这些人并非都是官员,他们在坚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也可以完成学业。
“停招在职研究生,这是不可能的!”采访中刘大椿院长强调了这一点。
据他介绍,国家对在职研究生有专门的招生政策,研究生教育中有针对在职人员的一大类,国家学位办也特别设立了MBA、法学、工程等专业硕士的学位,主要就是面向在职人员;其次,现在是学习型社会,各界都在号召人们进行终身教育,所以在职人员接受再教育、接受高学历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再次,从学校层面讲,服务社会是自身任务之一,所以只要有一定条件,还是愿意吸收一部分在职研究生。
比如人大,目前招收了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如MPA、MBA、法律硕士、两课教师等,都是不脱产学习的。许多高校教师也需要边工作边读学位,这类型的在职研究生,短时期内是不会停招的。
在职研究生“乱像”调查
阔别校园四年之后,孙晖再次坐在了北京邮电大学的教室里。孙晖本科毕业后在一家著名外企工作,如今他选择了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就读之前,他详细察看了课程表和课程安排,这才做出了选择。
“再不念就落后了,”孙晖说,“现在到处都是研究生,光一个本科文凭竞争力显然不足,除了充电,也为了图个学历。”
尽管已经发现这个在职研究生班课程的含金量“与全日制的有差距”,但孙晖还是义无反顾的交了2.4万元,准备在五年的时间里边工作边读书。“只能选择在职的方式,得养活自己。何况现在工作不好找,要是抛开一切去读几年书,以后找出路也比较麻烦。”
在上完所有课程后,为了拿到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孙晖还必须通过外语水平全国统考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考。
在某银行地方分行任要职的陈林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则是另外一个故事。几年前他所在的银行贷款给当地一所大学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知恩图报的大学则专门办了一个金融管理硕士班,招收了该银行系统内包括陈林在内的十六七个中高层干部为学员。三年后,这个研究生班圆满毕业,一批金融硕士新鲜出炉。
三年期间,和他的同事们一样,陈林只是每月集中上3-4天课,作业、考试都由别人代做,而论文则干脆是组织了一批写手在饭店闭门造车,在校长的亲自照应下,答辩也轻松过关。
在单位升职很快的陈林现在又在上另一所大学的在职博士研究生班,不出意外的话,几年之后,他的名片上就能印上“博士”头衔了。有了这一头衔之后,他前面的路更是一片光明。
假的真文凭
教育部官员证实,在最近的全国人口普查中,填写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近60万。也就是说,保守估计,全国有近60万人在使用假文凭。其中,两个著名贪官,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和“河北第一秘”李真,就都持有从市场上购买来的假文凭。胡长清、李真等因此成为笑柄。
五十步笑一百步。与这种“真的假文凭”同时为祸社会的,是那些正规大学颁发的“假的真文凭”。而其危害性,更为社会所关注。
2004年7月,官方媒体公布一组数据称,全国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
“翻一翻一些领导干部的简历,前两年还是大专,现在摇身一变成研究生了;还有一些企业老板,钱赚得多了,学位也跟着上去了。”有人大代表如是说。这些“官硕”、“商硕”乃至“官博”、“商博”,工作忙碌,时间紧张,都是通过在职进修的方式获得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发现,当前读在职研究生的,除了一些业内的大学教师外,主要是党政干部。
“社会的唯学位论,迫使他们一味追求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建顺教授说,“从能力上说,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是人才了,在工作中可以充电学习,但没有必要一定拿学位。”
政府公务员对文凭的热衷,源于其“回报率”相当可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房宁认为,目前的行政体系对官员没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评价系统,只能简单地依靠学历和文凭来评价干部的能力。于是有人总结说,文凭是“升官的招牌、包装的金箔、敛钱的旁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史秋衡教授也发现,在所有类别科目中,在职研究生乱像呈现集中在经济类和政法学科,“主要是社会强势群体对这些学科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位办主任胡连利告诉本刊记者,河北大学自1993年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当时是全国第一批正式招收在职研究生的学校,目前3000名在职研究生中,以政府公务员和高校老师为主,热门专业是法律、经济、中文和新闻类等。
一位在河北某政法单位工作的在职研究生说,自己上研究生课程班就是为了能够拿到一个文凭,“只要有个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我就好在单位提职——至少能发个结业证,有个证就行。”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靳希斌教授看来,大学办一个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能形成规模经济,这使得一些大学在利益驱动下大量招收在职研究生,“一般来说,至少得6000元左右,收了100个学生就是60万。”而在很多地方,这个价码都在1万到3万元之间,学校的经济收益更为可观。
学校的经济利益需求与在职人员文凭渴求一拍即合,使得在职研究生成为学校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据了解,在一些学校,在职研究生动辄数千人,甚至超过了脱产研究生的数量。
而有些地方政府,不仅鼓励干部读在职研究生,甚至会对其进行资金资助,以此“培养”领导干部。2004年9月份广州市人事局出台规定,公务员在职学习不仅能享受每年最长12天的学习假,还能获得最高一半学费的经济资助,资助上限为3万元。
在这种环境下,公务员追求学历自然更是理直气壮。
在职研究生乱像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介绍说,有些为混文凭而来的在职研究生,往往只在课程开班和结业时到学校,平时上课根本不来或者安排秘书听课。这些课程安排往往是10天上完两门课,五、六门课上完就可结业。
在一所大学采访时,一位在职研究生坦承,自己上课的时候“听课不认真,其实就算认真听有些东西也听不懂,做课程论文的时候就让别人帮忙。”其它数位在职研究生则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们的说法是,“混文凭,不光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职研究生的经历更为简单,他自报名上课到结业,总共只花了半年时间。当他为文凭向当地一所大学副校长求助时,这位副校长告诉他,弄文凭,需要时间,还有银子。在这名副校长的帮助下,他交了1.6万元的学费,写了篇论文,就顺利从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了。其间的一些考试,全部由校方找人代考安排妥当了。据说,这个研究生课程班学费原本要2万元,但给他打了折扣。
对于这样出炉的在职研究生,社会上怨言颇多。在近年来的两会上,这种“注水文凭”已经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早在2002年的两会上,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乐寿长委员就曾带头提交提案,呼吁刹住“官员文凭腐败”。而纵观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议案,类似的呼声不绝于耳。“这种货真价实的‘真文凭’比那些假文凭更可恨。它不仅玷污了神圣的学府,侵蚀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景仰,而且助长了腐败、浮夸之风。”乐寿长说。
在乐寿长看来,“学位管理不严,干部任用唯文凭论,学校眼光短浅”,导致了‘文凭腐败’的产生。而张斌贤教授则认为,高校既给那些在职研究生颁发文凭,又同时负起监督质量的责任,显然容易滋生腐败。他呼吁说,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民间机构对各高校的文凭质量做出认证。
面对党政官员混文凭现象,有的大学随波逐流,有的则是无奈。河北大学学位办副主任王文利分析说,在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员中,有的确实是为了提高自己专业水平,而抱着混文凭目的而来的更是大有人在,“但是由于他们也符合招收资格,所以没法将他们拒之门外。”
封杀令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在社会对注水文凭的讨伐声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对在职博士发出了封杀令。这被认为是大学为保护品牌声誉所作的无奈之举,在引来叫好声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界的忧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蔡克勇教授认为,一些学校为自身声誉,在没有办法保证在职博士生质量的情况下,暂时不招在职博士有其合理性。
蔡教授同时表示,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人才规格必须多样化,不仅培养人才的途径多样化,而且生源来源也应该多样化。“在职博士是一个培养途径,而且今后将会越来越多。”蔡教授与郝克明先生在1980年代中后期共同主持了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途径的调研,这项成果直接推动了中国在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说,尽管各高校有权决定招不招在职研究生,但“开放的大学没有权力限制公民正当的求学要求”,他表示,“多少时间在校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培养过程和准入门槛进行改革,确保质量。”
史秋衡教授则分析说,在当前终身教育型社会,高层次在职学习的需求十分旺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其合理性和市场需求,中国的大学对此不能简单的“关门”,“擅用行政权力一刀切,还是重堵而不重导,充其量只是治标。”而且,这会导致民间教育费用大量外流。
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中国的研究生人数飞速增长。短短四年的时间,招收的研究生的数量就从1999年的9.22万人飞速增加到2004年的33万,年增长率都在30%左右。
即使如此,依旧满足不了社会迸发出来的对学历、学位的巨大需求。据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94.5万人,其中在职报考的人,占了其中50%以上。虽然考研人数增幅放缓,但绝对人数依旧在不断上涨。
如此庞大的需求,当这种脱产的研究生招生无法满足时,迫使部分渴求文凭的人士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
在此情况下,各级党校文凭也一度成为抢手货。6月间媒体就曾披露了海南省党校违法违规向乡镇县市县各级政府官员“批发”文凭的丑闻。知情人士说,类似的现象几乎和在职研究生热同时出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而据蔡克勇教授介绍,由于党校是官员培训系统,与正规的高校教育或职业培训都不相同,比如国家司法考试就不承认党校系统的文凭。但在行政体系,党校文凭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游戏规则亟需重定
“在职的专业硕士,只需读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和读三年的脱产硕士一样考博。这对脱产硕士来说太不公平了。”史秋衡教授说。在他看来,对在职研究生和脱产的研究生,应该有完全不一样的规则。
史秋衡教授介绍说,国外的在职研究生兼职读书,是求学者个人的行为,目的是促进个人生涯发展;其学时往往比脱产学生学时要长,甚至是后者的两倍,“国内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张斌贤教授认为,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需要改革,“不能只通过论文关”,其次,要抬高准入的门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热潮已经有所回落。业内人士透露,1996年到2000年是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比较热的时候,而从2000年以来报考人数在逐年下降。如河北大学,过去在职研究生的每年的招生人数在600人左右,而现在在职研究生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就是300多人。
因为“该上的都上的差不多了”,河北大学学位办的负责人分析原因说。
而另一种普遍观点认为,是在职研究生的质量问题和信任危机日益凸现,直接影响了社会对其文凭的热衷。
教育部有关人士分析说,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职研究生一般只有结业证,只有不超过10%的人能通过外语水平全国统考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考两门考试拿到学位;而即使他们获得学位后还是拿不到学历。而学历在当前中国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专家表示,如果制度上不加以改革,已经呈现颓势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可能会在体制障碍和舆论打压的双重打击下一蹶不振,进而走向没落。
本刊记者试图就当前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制度采访教育部,但最终被拒绝。一名教育部官员在电话里向记者透露,“教育部的态度是,不鼓励人们去读在职研究生。”显然,尽管对在职研究生中存在的流弊有切肤之痛,但教育部目前还未能找到更好的矫正办法。
《在职研究生相关链接》
自1986年国务院学位办出台规定,在职人员可以在研究生班毕业后申请学位,后来又出现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允许学员在结业并达到一定条件后申请学位,截至1998年底,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研究生学位的有博士573名、硕士21599名。
目前中国在职研究生占研究生总量规模比例已超过10%;在职报考的比例则超过50%。
国际上,在职研究生占研究生总量规模比例在20%至50%之间,
本文所指在职研究生,是通常社会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主要是相对于脱产研究生而言,包括国家计划内的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员等。
纯粹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指的还是国家计划内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在职人员需要通过与脱产研究生相同的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程序。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毕业后可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历和学位。
研究生班与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研究生班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按当时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研究生班是硕士教育的一种,但教学以上课为主。毕业的学员,有学历(毕业证)但没有学位。据蔡克勇教授介绍,当时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资力量。这一办学形式在繁荣一段时间之后销声匿迹,因其学制缩短而使质量下降厉害:研究生班学制后来缩为一年半,前一年学英语,后半年毕业生就要找工作,而当时各单位还没有制定新行政年度要人计划。专家分析说,此外,它的消失与学位在教育系统内价值日升有关,而以上课为主的培养方式也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精英观。
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后颁发结业证,但没有学位也没有学历。结业证被地方政府认可,因而也颇受欢迎。但随着MBA、MPA等课程班的出现,学员渐渐分流。学员结业后,要想获得学位,还必须参与申请硕士同等学历的两项全国统一考试:外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即使拿到学位证,也无法获得学历。在获得学位办批准后,高校即可办这样的进修班。如果在制度上不加以改革,研究生班由盛而衰而消亡的历史就是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未来。
结业证
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一般在上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即可获得。地方政府认可,在评职称、晋级时都有作用,因而被视为“地方粮票”——相对于硕士学位证书这一“国家粮票”。
学位和学历
目前在中国教育系统内,学位发放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管,学历证由教育部有关司局主管。
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只有学位的授予而没有学历的授予。由于国内学位和学历双证并行,在国际学位对等认证中难以被理解。
即使是现在,重学历轻学位与重学位轻学历现象都客观存在。
在本科阶段,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一般认为,学历代表着学习的经历,学位则代表着填表者的水平和层次。在职研究生只能拿到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书。其含义是,你达到了相应的水平,却没有学习经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米加宁教授撰文认为,必须改变这一双证并行的状况,要么在学历一栏中细化出全日制学历和在职学历两种;要么取消学历保留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认为,应该把国家学位变为学校学位,“让颁发学位的学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
北大学位质量“保卫战”
秋渐袭来。北京大学未名湖也增添了一些凉意。烟波塔影的北侧,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不少学子们的驻足。
它就是北大研究生院的所在地。门口刚支起的几块大牌子上,公布了2005年北大各院系研究生的招生目录,很多出
报考指南中明确写到,今后几年,北大研究生院将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整体思路,继续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创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优质品牌。
这意味着伴随新一届研究生招生的开始,北大又开始了保卫学位质量的行动。
首先要保证“博士”的质量
早在去年年初,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就自发向学位质量宣战。当时它们宣布从2004年起不再招收不脱产、半脱产在职博士生,所有在读博士必须参加全日制学习。两个学院出台这个举措,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挤掉学位里的水分,确保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为什么先拿博士开刀?北大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生玉海道出了个中缘由。
“博士学位代表着较高的学术水准。博士生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要在一定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学术精英,而不是职业训练。我们北大毕业的博士生要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胜任高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
“在校博士生的使命就是踏踏实实学习,为将来创造知识做充分准备,一心二用的在职人员很难做到。停招在职博士生,目的就是要淘汰不合格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也这样告诉《新世纪周刊》。
事实上,北大前几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不脱产博士无法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整个培养过程。据生玉海介绍,光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改革前,不少在职博士是政府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他们工作繁忙,应酬频繁,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听课、做作业。学校当时很头疼,教学计划很难按要求进行,一些学生的论文答辩时间一拖再拖。但唯一的做法只是推迟毕业时间,两年毕业不了就三年,三年毕业不了就四年。到后来问题更严重了,几乎没有几个在职生能按正常年限毕业,一年拖一年总是拿不到学位毕不了业,还有的人在校六年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这时,学校才发现原来的判断和做法存在问题,急需改革。
“停招受到了各界的认可。首先向社会澄清了‘博士’真正含义,其次维护了学校的声誉,树立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品牌。”
谈到改革的效果,武常岐副院长很满意。这一年多,招生人数略微受到了影响,但所有的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学习,“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在职求学门槛不断加高
随着在职博士生管理的加强,在职硕士生的求学门槛也不断在提高。
以北大为例,所有的研究生分为博士研究生、非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三大类。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包括工商管理(MBA)、法律、软件工程。其中攻读MBA的在职学生2004年度的有160多人,软件工程的在职生有20到30人,法律专业不招收在职生。
对于这些学生,学校日常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个星期必须保证有两个晚上来上课,此外每周必须腾出周六或者是周日的全天来上课。
非专业学位的硕士,北大目前招收的主要是全日攻读的学生,只有不到1%的在职人员经过院系同意才能招入。这些在职生全部是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所学专业也大多和自己的本行相关。
眼下,北大的在职博士准入门槛也在不断增高。除经济和光华管理学院停招在职博士生外,法学院今年也效仿之,该学院除大学、科研机构人员外,不再招收半脱产的在职人员,前者的数量也不能超过总数的5%。其他的院系虽未明确提出这点,但大部分都要求学生全日制学习,唯一能被网开一面的也只是高校教研人员。
生玉海主任告诉《新世纪周刊》,今后将继续观察经济、管理和法学院改革的实施进展,等到2003年首届学生毕业后,学校要对这次改革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而此后的改革,将按照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位层次的特点来陆续进行。
有意思的是,北大在职研究生的高门槛经常也能把前来求学的世界冠军难倒。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奥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世界冠军,经过推荐、面试、考试等程序后准入北大学习。这部分特殊的学生虽给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学校对他们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的,首先他们必须完全脱产,毕业前还要接受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标准的考核。因为基础太差,也有个别世界冠军课程修不下来,到最后自动放弃了学位的攻读。
2004年,北大研究生院再次对研究生学制做出了重大调整,按照分类培养的原则,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学术型研究生以博士研究生为主,学习年限为4年;应用型研究生以硕士为主,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截止今年6月,共有6746人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7000人获得硕士学位。
最大的权力交给制度
采访北大生玉海主任时,他向记者推荐了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中心。“在职研究生的教育他们最有发言权。EMBA的学生全都是资本运营到一定量级的企业老总,这些人不仅不可能脱产学习,而且整天要不停地忙于签字、谈判等繁忙事务。为了制约他们,EMBA中心还特意制订了一整套的办法。”
“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无论你开多大的公司,只要来到学校,你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生。” 每一期EMBA学员开学,兼任着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的武常岐都要给学生上这样一堂课。
“我最担心的是上课忘记把手机设置为震动。学校杜绝上课接手机,听到手机铃声就要罚款,响一声罚款300百,响两声500百。罚款是小事,同学面前丢脸可是够尴尬的。”北京某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是光华EMBA2004级的学员,学校的制度让工作繁忙的他可是领教了够。到现在,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只要稍微大意就可能被开除掉学籍。
“每一期EMBA学制20个月,要求学员必须每个月利用一个周末集中四天学习(周五至次周一),这样的一个周期我们称之为一个模块。我们所有的制度和考核都是以这种模块为单位的。”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课程经理钟有丽翻开一本印刷精美的学员手册向记者详细地介绍。
请假、旷课、迟到、重修、调课、处分等,几乎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手册中都有明确规定。
手册规定可以申请病假和事假,但在同一模块下,请假不能超过一天半。20个月的16个模块中,请假总数不能超过6天。申请请假必须提前一周以书面形式向班主任申请。
全部课程中,累计旷课超过3天,将被取消学籍。规定期限后一周内交作业为迟交,作业成绩最高只给60分;规定期限后一周后交作业,该作业为不及格处理。上课必须关掉手机或设置在静音状态,绝对禁止上课使用手机或者出入教室接听手机。上课不能读报纸和课本外其他读物,不能用笔记本电脑上网。
这还不算,最狠的是处分。手册规定全部课程中,累计无故旷课超过3天(含3天)的、全部课程中累计事假、旷课、迟到达到6天的、作业雷同、考试作弊的,都将被取消学籍。
武常岐告诉《新世纪周刊》,“有些学员就是因为我们制度太严而选择报考其他学校,也有些学员因为违反了上述制度被取消了学籍。某省的一位在职干部报名来上学,没学几天上级就提升他为副省长,上任前的事务性工作很多,这位副省长无法保证学习时间,最后北大不得不取消了他的学籍。”
“我们这里,最大的‘官’就是制度。它有着最大的权力。学生公司有急事,找我来没有用,我没有权力批准他,他只能去翻阅学员手册,根据制度规定来请假。”
正是靠着铁一样的制度,1999年到现在,光华的EMBA共设立了277个班级,招收了1358位学生,目前已毕业的有571人。
另外传来的一则消息是,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将在最近召开年会。该联席会秘书处负责人透露,年会期间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院长将汇聚一堂,届时在职研究生教育、在职学位的质量等将成为院长们集中讨论的热点话题。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