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
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 ||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 ||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法、德、日、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 ||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 ||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 | ||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 ||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理财规划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 ||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 ||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
考研培训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名师指导 考研经验 考研大纲 考研简章 论坛 | ||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 |
1.近年英译汉考题内容是什么?
英译汉短文内容大体上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普等方面的一般常识或社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常识的题材。体裁多为议论文。科学常识性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991~2004年英译汉短文主题
1991年:能源与农业(444词)
1992年:智力评估的科学性(406词)
1993年:科学研究方法(443词)
1994年:天才、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308词)
1995年:标准化教育与心理评估(364词)
1996年:科学发展的动力(331词)
1997年:动物的权利(417词)
1998年:宇宙起源(376词)
1999年:史学研究方法(326词)
2000年:科学家与政府(381词)
2001年:计算机与未来生活展望(405词)
2002年:行为科学发展的困难(339词)
2003年:人类学简介(371词)
2004年:语言与思维(357词)
平均值:短文词数:370词;要求翻译的词数:160词
从英译汉试题内容分析,考生就应明确认识到,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在基本训练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考生如果熟悉试题内容,将有助于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强信心,提高翻译水平。考生应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大量浏览中、英文报纸杂志,扩大相关的知识面。
2.近年英译汉考题的特点是什么?
从题型改革后、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试题分析,命题组更侧重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题难度加大,趋向稳定。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表面看上去画线的句子语法不很复杂,词汇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译时很多考生觉得难以动笔,难度增大体现在:不能采用就词论词、就句子论句子的简单直译方法,而要求把词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还可强调英语习惯用法、语感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这样仅靠熟悉语法规则和孤立地背单词已远远不够了。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英译汉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 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科学类和报刊评论文章占很大比例;
(2)考题难度加大;
(3)语法现象难度有所降低;
(4)突出简单翻译技巧,如:词、词组的省略及补译,译出it,they,this,that等代词的真正代表的含义,词义选择、引申、词性转换,长句的拆句与逆序翻译法等。考生应针对这些特点认真做好适当的准备。
3. 2005年英译汉考题的命题趋势是什么?
(1)体裁:议论文。
(2)题材: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报刊评论文章,特别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题材,如资源、环境、能源、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科教兴国、民主与法制等常识及有生命科学、宇宙探索、信息技术和纳米科技等有现实意义的科普题材。
(3)写作特点:语言通俗规范,知识性强,内容新颖有趣,思想进步,有时代感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4)难度:2004年考题读起来相对简单,难点在于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估计2005年考题的难度会适当增加。
(5)重点:词义的选择及引申,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语言的准确表达。
4.在翻译过程中能否字字对译?
大部分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训练,在开始做翻译时就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每一个单词分别是什么汉语意思。在没有完整理解英语句子的情况下,就直接做了“字字对等”的翻译。或者,在读完之后,并没有理解句子,就马上在自己积累的词汇中找与看到的英语词对应的汉语来表达。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这样的译文,不仅扭曲了英语原文的意思,汉语句子本身也晦涩难懂。
比如,在2003年的试题中有这样一句话:
经典例题1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有的考生一看这个句子,不加以理解就直译为:“社会科学是那个智力询问的分支,它寻找研究人类和他们的努力。在同样自然的、有序的、系统的方式下,自然科学家也用智力询问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现象。”
显然,这个汉语句子让人不知所云。
再比如,2001年试题中的一句话:
经典例题2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有的考生看到这句话很短,感觉翻译起来比较容易。在没有深入理解句子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译文:“将会有机器人控制的电视聊天节目,以及带有污染监视器的汽车在冒犯时,司机就不能工作了。”看这样的译文,无异于看天书。
5. 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症结是什么?
有的考生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强,能正确理解句子。但是,一翻译就往往有一种想说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即使翻译出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译文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找不到贴切的词来表达。比如说,在1999年的试题中:
经典例题3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有的考生就翻译为:“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历史学的定义。而现代实践最与其中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创造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接近。”
从这个译文上可以看出这个考生基本理解了这个句子。但是,读读这个汉语译文,却感觉很荒谬,就连考生自己恐怕都不禁会问:“这是汉语句子吗?”
6.如何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翻译。英语是用大量的关系词、连接词和引导词等连接起来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形态语”,所以理解的时候就必须理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清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弄清句子的各个修饰成分以及修饰关系。
例如,上述的例1和例2,我们的翻译思路应该是这样:
例1
1)先通读全句,一边读,一边考虑这个句子的结构(而不是考虑你读到的这个词的汉语意思是什么!)。这个句子的主干是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2)which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social science。
3)in the same 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 manner是方式状语。其中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是并列定语,修饰manner。
4)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是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manner。
5)这样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句子结构:“社会科学是…的一个分支,它力图以…的方式来研究…”。
例2
这句话虽然很短,用词也比较简单,但是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其实并不是太好理解,很多考生往往就被这样的假象所蒙蔽。
1)这个句子是一个“There be…”结构,即所谓的存在句型。
2)这个存在句的真正主语有两个,分别是television chat shows和cars。
3)两个主语分别由hosted by robots和with pollution monitors作后置定语来修饰。
4)that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pollution monitors。
5)定语从句里面还有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
6)them和they都是指cars。
读到这里,有的考生不禁会问,现在基本对整句话的结构有所理解了,到底应该怎么来表达,把整个句子翻译出来呢?
7.如何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
如上所述,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贴切的汉语来表达。如何展开联想,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得到“神来之笔”呢?根据汉语习惯,通过“适当调整”就可以!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深知汉语语言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同时,调整的是各个句子的成分,比如说:后置定语可以翻译在其中心词前;定语从句如果易于表达、信息量不大可以提到先行词前,如果信息量大,放在先行词前表达起来很累赘,就可以考虑独立成一句话;表示时间、条件、原因等的状语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来翻译。前面的例1、例2和例3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使其贴切地表达出来。
例1
6)主干部分,“社会科学是intellectual enquiry的一个分支”。理解得知,intellectual enquiry是社会科学的一个上层学科。根据大部分同学积累的词汇可以知道:intellectual是“知识的”,enquiry=inquiry,是“询问”的意思。于是有的人就直译成“知识询问”。可是,汉语不说“询问知识”,常说“探索知识”,于是我们可以把intellectual enquiry调整成“知识探索”。
7)同样,我们不说“研究人类及其努力(endeavors)”。因为这里的endeavors是一个抽象词,根据习惯,我们常常说“研究人类的行为”。
8)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manner。整个句子可改写为“Natural scientists…use the same…manner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故翻译为:自然科学家用的同样的方式研究自然现象。
9)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 dispassioned都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manner,其意思是:理笥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
10)整句话可以翻译为:社会科学是知识探索的一个分支,它力图像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一样,用理性的、有序的、系统的和冷静的方式研究人类及其行为。
例2
6)根据汉语习惯,两个主语各自的后置定语hosted by robots和with pollution monitors可以放到其各自的中心词前来翻译。
7)hosted是“主持”的意思。monitor是“监视器”的意思。但是根据汉语习惯,不说“监视污染”而说“检测或者监控污染”。所以这里pollution monitors最好应该翻译为“污染监控器”或者“污染检测器”。
8)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这个定语从句根据汉语习惯应该先翻译其中的状语从句。“when they offend”中的they指“汽车”,这个从句不能译成“当汽车冒犯时”,因为这样不符合汉语习惯。根据上下文稍加联想,我们就可以知道“汽车冒犯”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汽车排污超标”。
9)同样,disable是“使丧失能力”或“使伤残”的意思。根据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可以具体翻译成“使汽车不能行驶”。
10)这样,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当这些汽车排污超标,监控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
例3
例3的译文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动词recreate理解不到位;二是中文句子没有经过适当的调整。
1)“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关于历史学的定义”虽然忠实于原文,意思表达得也很清楚,但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我们还可以译得更加简洁明了:“每个历史学家都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
2)原文中的不定代词one指代的是definition。
3)one后面的从句,因为比较复杂,根据习惯我们可以独立出来翻译。
4)根据习惯,我们不说“再创造重大历史事件”,而说“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5)因此,调整后的译文为:几乎每个历史学家对历史学都有不同的定义,而现代实践则最接近这样一个定义,这个定义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现和解释过去的重大历史。
总之,在整个翻译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理清句子结构,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句子来翻译。惟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通顺、完整”。
8. 就句子而言,英语和汉语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正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经典例题4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2001年第72题)
[参考译文] 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中,语义与结构的区别就更加明显。街头笑话“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和“You don't know,who know!”之所以好笑,是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你不知道,谁知道?”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其实很简单: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If you don't know,who knows?动词work和make是句子的核心,两者之间用并列连词连接;If引导从句使who knows成为整个句子的主句。如果没有这样结构上的调整,中文句子的语义是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
9.就句子的长度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经典例题5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1999年第72题)
[参考译文] 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产生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还不如说是因为…”
经典例题6 In the doorway lay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参考译文]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中文明显有些别扭,效果肯定就差远了。
10. 就句子类型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前面两个例子都是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译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经典例题7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1992年第75题)。
[参考译文] 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y i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被首先提纲挈领地先来了个介绍,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有一些不同的分句。
经典例题8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参考译文]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使我弄不懂而又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费劲。
11.就句子中单词的词性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里,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经典例题9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2001年第71题)
[参考译文] 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止行驶。
英文原句共使用了三个代词:关系代词that、宾格代词them和主格代词they,汉语译文中却只用一个代词“其”,that被译成了名词“监测器”,they被译成了名词“汽车”。这是因为汉语里没有关系代词,that从英语语法上讲指代的是先行词monitors,把它译成名词“监测器”就成了很地道的汉语表达。而如果把they译成“它们”,汉语里就有可能语义不清,因为“它们”有可能指“汽车”,也有可能指“监测器”。由此可见,英语里很多代词译成汉语时都要变成名词。
此外,许多考研翻译题中代词的指代对象往往不在划线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代词更应该翻译成名词。
经典例题10 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self—governing)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2002年第64题)
[参考译文] 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当中自治者(自我约束者)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必须对其行为负责,他的成绩必须得到赞扬,在这些实践中,自由和尊严是必不可少的。
原文中的“they”在句中显然找不到指代对象,根据上下文,它应该指前面提到的freedom and dignity(自由和尊严),在翻译的时候如果译成“它们”就已经表达不清,如果译成“他们”,显然就是大错特错的了,因此应该译成名词“自由和尊严”。
12.就语态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句子中的被动在汉语中往往成了主动。一些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is said that…据说…
It is believed that…据认为…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has been found that…实践证明…
It is suggested that…有人建议…
It is agreed that…人们同意…
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认…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须认识到…
It is(always)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 is(generally)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
经典例题11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1993年第74题)
[参考译文] 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时候英语被动句译成被动和主动都可以,如:
经典例题12
It must have been taken away by him.
那一定是(被)他拿走了。
You will be drowned if you are not careful.
若是不小心,你就会(被)淹死。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culture tradition must be kept.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必须(被)保持。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ecided to great exten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经典例题13 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and this will take time,but is not likely to result in any situation that will ever restore that sense of cheap and plentiful energy we have had in the past time.(1991年第72题)
[参考译文] 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New sources of energy must be found”可以译成“新的能源必须(被)找到”,但给读者的感觉表达得似乎有些“欧化”,而且“必须找到新的能源”就显得自然贴切了许多。
13.就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I imagin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经典例题14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R,Quirk)
[参考译文] 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tractor和vehicle在句子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由于英语喜欢用代词,汉语喜欢用名词,这也使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的特点更加突出。
经典例题15 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and despised it in others.
[参考译文]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同样,英语中的变化表达有时也不能在划线句子中寻找另外一种表达,这就需了解英语的表达特点,善于从文章中或者运用常识寻找答案。
经典例题16 You have all heard it repeated that men of science work by mean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that by the help of these operations,they,in a sort of sense,manage to extract from Nature certain natural laws,and that out of these,by some special skill of their own,they build up their theories.(1993年第73题)
[参考译文] 你们都多次听说过,科学家是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工作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依靠这种方法力求从自然界归纳出某些自然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用自己的某种非同一般的本领,建立起他们的理论。
“men of science”显然是“scientists”的另外一种说法,在1993年的英译汉文章中,作者还使用了“a man of science”,“a scientific man”之类的表达法,掌握了英语变化表达的特点,就能很轻松地把它们都译成“科学家”。
14.就具体和抽象性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经典例题17
disintegration土崩瓦解
ardent loyalty赤胆忠心
total exhaustion筋疲力尽
farsightedness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深思熟虑
perfect harmony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es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如饥似渴
lack of perseverance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await with great anxiety望穿秋水
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添砖加瓦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危在旦夕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表达则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个翻译真题:
经典例题18 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 where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 “unnatural food” .(1991年第74题)
[参考译文] 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的人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mfortable和unnatural。根据大纲中词汇表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这种没有经过加工的译文不仅别人难理解,译者本人也不一定明白,把抽象的意思具体化其实就是一种深层的理解和有效的表达。
15.在语言的使用方式中,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k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人,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经典例题19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1999年71题)
[参考译文] 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recreat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译成“重新创造”或者“娱乐”。仔细观察一下recreate在句中的用法,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rt(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再想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情况:历史、文学、电影、电视经常向我们展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展示用恰当的中文表达就是“再现”,所以,句中用“再现”译recreate才是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现在我们看一看sure这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处理情况:
经典例题20
① I am not quite sure of his having said it.
我不能确定他是否说过这话。
② This is the surest guarantee that we shall be successful.
这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可靠的保证。
③He made a sure step out of the mud.
他从泥淖中跨出了稳健的一步。
③ She had a sure grasp of the subject.
她对这门学科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④ He is very sure in his beliefs.
他的信仰十分坚定。
5个sure分别译成了“确定”、“可靠的”、“稳健的”、“牢固”和“坚定”,如果都译成大家熟悉的“确信的”、“肯定的”,中文译文岂不成了天书?原文词义稍有引申,译文就要进行适当的推理。
16. 就句子结构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经典例题21
① 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
野心不仅是罪恶的根源,同时也是毁灭的根源。
② 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
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③ Association with the good can only produce good,with the wicked,evil.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在考研英译汉中,省略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经典例题22 Whether to use test,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therefore,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
[参考译文] 因此,究竟是使用测试,其它种类的信息,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都使用,取决于关于相对效度的来自经验的证据,同时还取决于成本和可获得性这样的因素。
whether…or…是并列连词,or前面省略了不定式to use,and upon中间省略了动词depends,译文中补充了“使用”和“取决”。
17.就逻辑思维而言,英语和汉语有何不同?
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经典例题23 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参考译文] 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经典例题24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if not impossible,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contested. [参考译文] 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不难看出,英语和汉语的重心在句中的位置有时是不一样的,翻译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调整,势必给表达造成很大的困难。以上是英语跟汉语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十大区别。只有了解这些区别,才能对英译汉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翻译中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8. 做英译汉时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最为提倡的翻译标准是一个世纪前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大学英语测试中的英译汉虽然是应试之作,但对“信、达、雅”文字原则一样可行。“信”即忠实,译文须忠实于原文;“达”即通达顺畅,读来流畅,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雅”是对语言的更高要求,即译文要雅致,是优美的汉语。对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译汉必须掌握前两个标准,在达到“信”和“达”的标准后,可以追求最后一则。
19. 做英译汉应采取的步骤是什么?
翻译的过程大致分为三步:理解、表达与校正。理解指对原文的理解,主要是指首先找到要翻译句子的主谓结构,看看这句话主要讲什么,然后再找出句子的其他成分,如定语、宾语、状语等。表达是指把原文分析后,用译文表达。校正就是在完成了表达之后,对照原文进行检查,看看所选词义是否符合上下文,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表达错误,汉语的译文中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译文有没有译者增加的不是原文作者的意思,或者译者删减,丢失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三个环境是翻译过程必不可少的。
20.理解句子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理解原文是翻译最关键、最易出问题的一步。译文的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是源于译者对原文理解得不透彻、不仔细。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搞清句子结构,辨别主语和谓语。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看得比较清楚,有益于从整体把握句子。
(2)理解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是英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对现在、未来、过去的假设,在英语中有多种表现,译成汉语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对象和范围,尽量把虚拟的意思传达出来。
(3)搞清楚关系。句中如果有代词,应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所指代的内容,并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4)明白否定的方式。英语思维的特点也表现在它对否定式的用法上,中国读者往往容易在这里产生错误。例如: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在这里是以全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部分否定的事实。英语也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现象英语中常见,汉语中并不常见,翻译时需要多加注意。
(5)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现象。判断词义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的义,不能因为是过去认识的词便不加深究,便草率地按以前的理解翻译而产生错误。如:
There is company downstairs. (楼下有客人。)
如按通常的理解以为company是“公司”的意思,就出错了。
(6)注意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英美语言之间有很多差异,比如:英国英语中continent指欧洲大陆,而在美语中,continent却指美洲大陆;又如:英语中homely是“家常的、朴素的”的意思,并无贬义,在美语中却是“不漂亮的”。所以翻译时一定要搞清文章是英语作者还是美国作者写的。
(7)成语。成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属于语言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英语的某些成语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和汉语相吻合,比如:Strike the iron as it is hot.(趁热打铁)但有一个成语的含义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如:Claw me and I will claw thee.(互相吹捧)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小心。
(8)语意的褒贬与轻重。翻译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它是褒、是贬,还是中性。这种感情色彩往往表明了作者的主观态度,好恶与爱憎。把握住它对于正确、传神的翻译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单凭个别词是难以判断的,还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为为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可能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9)注意文章的语体色彩。如果是专业文章,那么术语一定很多,叙述也较客观,少有个人色彩,翻译时应多选用正式的词语。如果是一般的叙述,则可能日常用语较多,小词和短语较多。翻译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以此来确定词语的选择。
(10)留心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的亲戚划分非常仔细,而英文中的cousin一词对应的中文可以是表(堂)兄弟(姐妹),可以有八个之多。
本章试以2002年真题为例,帮助考生熟悉英译汉这种题型的难易程度、出题思路,并具体指导考生如何应对。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
以下为2002年真题:
经典例题25
Almost all our major problems involve human behavior,and they cannot be solved b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alone. What is needed is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but we have been slow to develop the science from which such a technology might be drawn.61)One difficulty is that almost all of what is called behavioral science continues to trace behavior to states of mind,feelings,traits of character,human nature,and so on. Physics and biology once followed similar practices and advanced only when they discarded them.62)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explanatory items often seem to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partly because other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been hard to find. The environment is obviously important,but its role has remained obscure. It does not push or pull,it selects,and this function is difficult to discover and analyze.63)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 has come to be understood,however,effects once assigned to states of mind,feelings,and traits are beginning to be traced to accessible conditions,and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may therefore become available. It will not solve our problems,however,until it replaces traditional per scientific views,and these are strongly entrenched. Freedom and dignity illustrate the difficulty.64)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self-governing)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 A scientific analysis shifts both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chievement to the environment. It also raises questions concerning “values”. Who will use a technology and to what ends? 65)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
首先通读文章。该篇主要讲的是:我们人类的一些主要问题只有借助行为科学才能解决。而行为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认知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密切相关。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存在的前提是它取代传统的科学理论。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自由和尊严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但科学分析把这一切都归因于环境的作用。谁来使用这种技术手段?以及到什么样的程度?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才有可能不继续受到排斥。
在通读之后,我们再来分析理解划线的句子。
一般来说,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英译汉试题中复合句、长难句较多,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中心内容,理清各层的意思,然后分析各层意思间的关系,最后按照汉语的特点译出原文。
请看第61句。这是一个复合句,结构不太复杂。句子的框架是One difficulty is that almost all of what is called behavioral science continues to trace behavior to…。that引导表语从句,在这个表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由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作介词of的宾语。表语从句的主语是almost all of…,谓语动词是continues。虽然这个句子有两个层次的从句,但是可以把原文的句子结构保留下来。全句译为:难题之一在于所谓的行为科学几乎全都依然从心态、情感、性格特征、人性等方面去寻找行为的根源。
再看第65句。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句子的框架是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and with it…。until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主句如果用肯定形式,那么,这个时间状语从句翻译时可译成“如果…不…”。在主句中,and又连接两个并列的分句。it指代“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即指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受排斥这件事。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d our problems之后省略了相同的谓语will also continue to be rejected。a technology of behavior在这里译成“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理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按层次把该句译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就会继续受到排斥,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也可能随之继续受到排斥。
除了分析清楚各层次之间关系之外,句子翻译的另一要点是:不能断章取义。考研题的英译汉是让考生将一篇短文中的划线部分翻译出来,即断章翻译。然而,划线部分是整篇文章中的有机部分,和上下文连为一体。因此,翻译时尤其要注意划线部分中的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同时在译文中反映出来,做到准确完整。
请看第62句。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句子的框架是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and partly because…。两个partly because引导并列的原因状语从句。主句是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原因状语从句在句末可译成“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句中的explanatory items原意为“用来解释的条目”。在此句中如果这样直译,那就有失准确。因为explanatory items指代的是61句中的states of mind,feelings,traits of character,human nature。所以,应当根据上下文译为“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此句译成:行为科学之所以发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似乎往往是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解释一直很难找到。
再看第64句。这是一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在第二个分句中又有一个介词in+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practices。文中的人称代词they指代的是上句中的freedom and dignity。在翻译此句时一定要根据语意环境,译为“自由和尊严”。全句译为:自由和尊严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翻译英语句子时,特别是长句时往往会碰到一些比较难翻的词和词组。所以,在确定词义时一定要从词语的搭配和句子或段落等语言单位对词义进行考虑,以保证词义理解的准确。词义的引申和词性的转换是两种重要的解题技能。它可以使译文忠实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第63句。这是一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句子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句中的难点是词组natural selection,selective role和动词formulate的翻译。natural selection译为“自然选择”,selective role译为“选择作用”。动词formulate原意为“用简明的形式表示”,在此应引申为“阐明”。
英译汉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正确理解书面英语材料的能力。考试大纲规定,英译汉试题通常是一篇约400词的短文,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根据上下文将文章中划线的5个部分译成汉语,译文应该通顺达意。短文题材一般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或科普知识。
2002年英译汉试题译文
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重要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行为,而且仅靠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行为技术,但是可能产生这种技术的科学一直发展缓慢。(61)难题之一在于所谓的行为科学几乎全都依然从心态、情感、性格特征、人性等方面去寻找行为的根源。物理学和生物学一度模仿类似的做法并且只有当它们抛弃这些做法后才得到发展。(62)行为科学之所以发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用来解释行为的依据似乎往往是直接观察到的,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解释方式一直难以找到。环境因素显然是重要的,但是它的作用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它既不推动也不阻碍行为科学的发展,它具有选择作用,因而这种作用是很难发现和分析的。(63)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仅在一百多年前才得以阐明,而环境在塑造和保持个体行为时的选择作用则刚刚开始被认识和研究。然而,由于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以现在正开始从已知的环境去寻找一度认为是心态、情感和性格特征所造成的影响其根源所在。因此就可以建立一门行为技术。但是,如果行为技术代替不了传统的科学发展以前的观点,那它将无法解决我们的难题。而这些传统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自由和尊严是难处之所在。(64)自由和尊严(它们)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所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给予肯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科学的分析把责任和成绩归因于环境。它还提出有关“价值观念”的种种问题。谁会使用一门技术?其目的何在?(65)在这些得到解决以前,研究行为的技术手段就会继续受到排斥,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可能也随之继续受到排斥。
注释:
1.assign…to…认为…是…造成的。例如:1)They assigned his odd behavior to his ill health.(他们认为他古怪的行为是身体不好造成的。)2)The fire was assigned to various causes.(这次火灾是种种原因造成的。)
2.shift…to(onto)…把…推到…的头上。例如:1)I mustn’t shift my responsibility to[upon]you.(我不能把责任推到你身上。)2)I don’t want to shift the blame onto her.(我不想把错推到她身上。)
3.64题中give sb. credit for sth. 意为“因为…而肯定某人的功劳”,如:The police was given credit for keeping the public services running smoothly.(由于使公用事业顺利运转,警方受到表彰。)
4.65题中with it随之。and引导一个并列的省略分句,补全后为: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
练习
Now zoom forward to our present time and think of our pre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s sorts of protozoa(原生动物).What we’re witnessing today in the realm of cyberspace—the online reformulation of everything from the way we play and learn to how we shop and trade stocks may represent no less a world_ transforming change than the spectacular burst of creation so long ago.
One notable difference: The primeval organisms did not have a guidebook to inform them about what to expect and how to deal with some of the fabulous things to come. We do,in the recently released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by Kevin Kelly,a founding editor of Wired magazine.
“The key premise of this book is that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world of the soft—the world of intangibles,of media,of software,and of services—will soon command the world of the hard—the world of reality,of atoms,of objects,of steel and oil,and the hard work done by the sweat of brows,”Kelly writes. Driving thi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hrinking computers and expanding communications,he says,adding:(1)“We have seen only the beginnings of the anxiety,loss,excitement,and gains that many people will experience as our world shifts to a new highly technical planetary economy.” Does that sound like techno hype?
It’s barely a taste of the radical and often counterintuitive “rules” that Kelly dishes out.(2)He employs an aphoristic(格言的)and,well,wired style that will easily appeal to geeks and should also turn on any mainstream readers who are a little more than curious about where the digitally rendered world is headed.
Where it’s likely headed,in Kelly’s words,is “upside down”. Chew,for example,on the idea that “the surest way to smartness is through massive dumbness”. What that means in essence is that tiny computer chips,though relatively “dumb” on their own,can be added to billions of mundane objects and,thereby,yield substantial economic benefits, such as real time buying patterns on everything from shirts to soda cans. In the conventional world of supply and demand where we all grew up,value came from scarcity. As in,diamonds,gold and oil. In a world of digital imperatives,as Kelly correctly points out,“power comes from abundance.”(3)That was a principle that Apple tragically failed to understand when it backed off from licensing its graphic computer interface,assuring that its market share would be savaged by Microsoft’s more open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Which leads us to another of Kelly’s hardwired laws: Follow the free. In the universe of atoms,as a resource is consumed it becomes more expensive to produce. As gold is mined,nuggets(天然金块)at first may be easy,and therefore cheap,to find. But when particles of ore must be squeezed out of tons of rock,the price of gold becomes more dear.
But in what Kelly terms “the new order”,the law of plentitude kicks in,leading a savvy company such as Netscape to distribute its Web browser for free in order to sell auxiliary services or products. Similarly,expensive cell phones are offered as freebies(免费的东西)to gain contracts for phone services.
Finally,Kelly tells us to look around and see how much the world has already changed under our very feet.(4)An American farmer today,for instance,may still get some dirt under his fingernails,but much of his labor is performed under the umbrella of the electronic network. The cab in his tractor has a wireless phone and a satellite linked GPS location device; his home computer is connected to a never-ending stream of weather data,grain market reports and moisture detectors in the soil.(5)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suggests that we might even learn something from those plucky life forms that exploded on the scene a half billion years ago. “The qualities needed to succeed in the network economy can be reduced to this: a facility for charging into the unknown.”
答案
文章大意:正在日益缩小的电脑与不断壮大的通讯业的结合在推动着经济变革。《有线》杂志的创刊编辑凯文?凯利在他发表的《新经济之新规则》一书中指出:网络正影响着全人类的各个领域,而网络经济使整个社会翻天覆地。而我们想在网络经济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素质就是一种冲入未知领域的技能。
(1)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e have seen only…and gains that many people will experience as our would shifts to…。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anxiety,loss,excitement,and gains。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shift to在此句中译为“转变”。gains在此句中应转译为“成就”。
[参考译文]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我们的世界向一个新的高科技全球经济转变时许多人将体验到的焦虑、失落、激动与成就的开端。
(2)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He employs an aphoristic…style that will easily appeal to…and should also turn on…readers who…。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style。在此从句中包含了由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any mainstream readers。where the digitally rendered world is headed作介词about的宾语。mainstream readers在此译为“主流读者”。
[参考译文] 他采取的是一种格言式的而且还是有线的风格,很容易吸引那些怪人,而且吸引那些主流读者的兴趣,他们对这个数字化世界的发展前途多少都有点好奇。
(3)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That was a principle that Apple…when it backed off from…,assuring that its market share would…。本句的主句是That was a principle…。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rinciple。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现在分词短语assuring that…充当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原因状语。名词从句that its market share would be savaged by…作assuring的宾语。principle指代上文的“power comes from abundance”这一原则。back off原意为“屈服,让步”,在此句中译为“放弃”。
[参考译文] “苹果”电脑公司悲剧性地未能理解这一原则,它放弃了它的图形电脑界面的销售许可,因为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会被微软更开放的视窗操作系统无情地侵占。
(4)结构分析:句子的框架是An American farmer…may still get some dirt…,but much of his labor is performed under…。这是一个由but连接的并列句。dirt在此句中译为“污泥,泥巴”。under the umbrella of应转译为“在…覆盖下”。
[参考译文] 比如今日的美国农民,也许指甲盖里仍藏着些许污泥,但他的许多劳作都是在电子网络覆盖下进行的。
(5)结构分析 句子的框架是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suggests that we might even learn…life forms that exploded on the scene…。that we might…是宾语从句,作suggest的宾语。在这个从句中包含了由关系代词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lucky life forms。explode原意为“爆发,爆炸”,在此句中译为“急速增长”。life forms指文中的原生动物。
[参考译文]《新经济之新规则》提示我们甚至该向在五亿年前那个时候急速增长的那些勇敢的生命学习。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