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考研_考试吧考研_首发201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网校 模拟考场 考研资讯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 考研查分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论坛 短信提醒
考研英语|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政治|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考研数学|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专业课| 资料 真题 模拟题  在职研究生

考研冲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大串讲


    ◆ 复习本章要着重把握的问题

  一、重点掌握以下两个问题

  1.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经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商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批发商业、零售商业、期货交易、消费信贷等多种商业形式和买卖方式,并促进了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无形商品交易的发展。

  (3)商业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对产业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重视商业资本的发展。要积极采取多种商业形式和商品买卖方式,并大力发展无形商品交易,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不断改善商品流通环境。这将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从而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产生重要作用。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国际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经济、政治、国内、国际各个领域中体现出来。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扩展和深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它在运动过程中又受到一些调整因素的作用,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这些调整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使社会财富极大增长,使资产阶级获得了缓和矛盾的物质条件;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比如资本形式社会化、国际化,工人可以入股,增加工人收入等;资产阶级利用其统治经验,由国家以“社会代表”身份对经济进行干预、调节,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通过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来缓解社会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既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加快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全面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二、重点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3)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价值呈现出两种相反趋势的运动: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日益降低,因而劳动力价值有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及其家庭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日益提高,因而劳动力价值有上升的趋势。

  4.辨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创造了价值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中,它们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但是,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5.剩余价值率(m′)

  (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m/v。它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2)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第一,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第二,增加可变资本(v)量。

  (3)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价值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6.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不同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注意了解工作日的最低和最高界限的确定。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即工人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的时间),最高界限取决于生理和道德这两个因素。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它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第一,从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第三,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第四,两种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地同时使用上述方法。

  7.超额剩余价值

  (1)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以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该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为条件,因而具有暂时性。

  (3)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劳动不是商品,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它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把劳动力和劳动科学地区分开来,是马克思的一大功绩。这样,就在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的前提下,说明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

  9.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3)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情况下,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②劳动生产率水平;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0.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2)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大体上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11.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区别: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可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2)联系:第一,资本积聚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第二,资本集中反过来加快资本的积聚。

  (3)这里要注意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①兼并,即大资本吞并小资本;②联合,即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包括社会闲散资金)集合成一个大资本。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这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第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第二,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第三,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利润率(p′)

  它是剩余价值(m)同全部预付资本(c+v)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p′=m/c+v

  (3)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第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第二,两者在量上有差别,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第三,两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第四,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第一,同剩余价值率呈正比例。第二,同资本有机构成呈反比例。第三,同资本周转速度呈正比例。第四,同不变资本的节省呈正比例。

  1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4)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同时利润率的平均化并不排斥各部门少数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5)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不仅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量上也产生了差别,从而使利润在质上和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4.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商品的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构成的。

  (2)生产价格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统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在这种条件下利润才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4)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区别:第一,生产价格直接同资本相联系,看不到同活劳动的联系;而价值是劳动者活劳动耗费的凝结,两者关系直接。第二,在数量关系上,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5)辨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从而改变了价值规律。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则是由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第二,从个别部门看,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会不一致,从而生产价格和价值会有差异;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变动引起的。

  15.信用卡、分期付款、短期信用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等消费形式

  这种消费形式的经济意义在于:(1)有利于商业机构扩大商品销售,促进生产的发展;(2)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赚取高额利息;(3)客观上有利于消费者改善生活条件;(4)增加了消费者的债务负担;(5)在一定时期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巨大矛盾,但同时也可能使这种矛盾在未来的时间里变得更加尖锐。

  16.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特征:①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②它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③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G′,是一种最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④一般情况下,借贷资本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

  (2)利息和利息率。

  ①本质:它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m,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既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又体现他们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③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有界限: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一般是低于平均利润率的,最低不能低于零。

  ④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借贷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价格变动的预期,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等。

  17.股份资本和股息

  (1)股份资本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的企业资本,其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

  (2)预期股息收入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是决定股票价格的两个基本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

  (3)股票价格不是它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18.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1)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而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2)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利润)。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3)土地价格:①是资本化的地租。②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成正比);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

  (4)辨析: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土地就其原始形态来说,不是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在商品关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土地可以买卖,也就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本身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

  (1)垄断已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2)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统治地位。

  20.垄断是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生产集中是指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是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当生产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不仅有形成垄断的可能性,而且有形成垄断的必然性。一方面,少数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彼此间为避免两败俱伤,往往会联合起来,共同操纵市场,形成垄断;此外,生产高度集中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使少数大企业自然占据垄断地位。

  2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1)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2)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3)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许多新特点。

  2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的区别

  (1)竞争的主要目的不同。垄断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不同。垄断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经济手段与非经济手段交叉使用。

  (3)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竞争遍及各部门、各领域,并扩展到国外。

  (4)竞争的手段不同。垄断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更具有持久性,破坏性后果也更加严重。

  2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一是信贷关系;二是资本纽带;三是人事结合。金融寡头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配投资场所,以保证共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5)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4.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一是垄断企业内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对垄断利润的追逐,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动机和目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

  25.垄断价格

  (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2)垄断价格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垄断高价是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市场价格,它大大高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向非垄断的中小企业购买原料、初级产品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市场价格,它低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

  (3)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一些商品的价格经常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但这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第一,垄断价格不可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企业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程度上总要受到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制约。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改变全社会商品价格和价值总额的一致性。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的价值部分。第三,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可见,垄断价格的出现,是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现为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责编:ak47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任汝芬老师
在线名师:任汝芬老师
   著名政治教育专家;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详细]
考研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