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
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2006年9月1日至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开始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要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他说,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
2006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胡锦涛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五是要总结经验、分类指导。
三、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2月14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幕。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胡锦涛指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2月20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温家宝在结业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必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四、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05年12月29日)
1.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首先,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
其次,要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再次,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2.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但巩固成果的任务更为艰巨。
乡镇机构改革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试点先行”的总体要求,做到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3.关于粮食问题
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关键有两条:一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要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4.关于土地问题
要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要严格控制建设占地。
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
5.关于农民工问题
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五条原则:一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二是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第二,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第三,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第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第五,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第六,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第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6.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要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述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殖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面貌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土地承包流转中的仲裁服务。
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1)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2)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3)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4)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5)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2)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5.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3)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4)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1)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3)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7.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3)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8.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2)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3)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背景资料 一、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
2.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工利益的问题。着力完善政策和管理,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4.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5.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6.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7.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8.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9.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10.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1.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4.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6.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7.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关知识点链接
1.《政治经济学》第5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事政治必考100题预测 考研英语经典作文20篇
陈先奎密押:07年考研政治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