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这样,就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请根据毛泽东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1956年以后,我国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和突出起来。毛泽东在研究了我国和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命题出发,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解决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3)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是分清敌我的问题,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
(4)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现在大量的突出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即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必要条件,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6)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掌握。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等几方面来综合分析。要注意其现实意义,与邓小平理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
5.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根据毛泽东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怎样制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的。
【答案要点】(1)革命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革命最终归结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
(2)工业化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就重视工业化问题:在《论联合政府》中基本形成关于工业化的思想。
(3)把工业化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第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三大改造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则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
(4)逐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第一,毛泽东在1955年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二,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首先宣布四化最初设想: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第三,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再次提出四化问题: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第四,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第一步: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化。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制定的掌握。答对此题关键是要注意对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到工业化;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认识逐步深化过程的掌握。要注意其现实意义,与邓小平理论的三步走实现“四化”相结合。
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请根据毛泽东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问题。
【答案要点】(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第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酝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时,便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提出来的,并通过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来实现。第三,毛泽东提出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个基本情况出发,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特别要注意吸取苏联和东欧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第一,一五计划在处理农轻重关系方面,没犯原则性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适当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第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他辩证地论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提出了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这里已经有了农业是重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
(3)把发展农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特色:第一,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集中论述重视发展农业基本观点,他强调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第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
(4)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第一,毛泽东后来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针。第二,到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解。答对此题关键是要从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要注意其现实性,与邓小平理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结合。
7.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请根据毛泽东这段的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答案要点】(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1954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07考研政治考点归纳 考研英语经典作文20篇 07英语作文万能公式
更多资料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