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考研考点预测 > 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第八专题讲义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一)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即当时的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2.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份:

  1.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2)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主要经济成份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一)国际上,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矛盾。

  (二)在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7.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怎样提出的?

  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开始对它进行适当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一)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

  2.近代以来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内容: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点。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以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就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1.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

  2.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8.对农业和手工业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指导文献:

  1.1951年12月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2.1953年12月党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1)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的互助组;(2)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1953年7月31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是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但错误指责由邓子恢主持的中央农村工作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二)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三)评价:

  1.意义:农民安居乐业,生产有所发展,生活有所改善。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2.不足: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推荐:推荐:2010年考研初试应考必读实用宝典
       名师辅导讲义:2010年考研政治冲刺讲义汇总
       Exam8视线:新东方名师指导2010年考研政治冲刺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