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结合点(4大社会课题)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4个作用)
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是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2、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3大意义):调整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
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是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途径;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优先;科技经济互动;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
(教育优先):现代化→(关键)→科学技术现代化→(根本)→教育
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而,应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技需经济投入;经济依靠科技;市场引导推动科技)
加速科技进步。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其次,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第三,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
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此,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推进技术创新的3大意义):科教兴国战略;国际竞争力;现代化建设全局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从国内形势看,加强技术创新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全局。
1.3、人才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关系):人才是科教的关键;科教是人才的本质
(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知识和人才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中,谁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客观性;阶级性;社会性
(客观性)其本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内容和形式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性)在一个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某种不一致性或不平衡性。
相对独立性(5个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意识形态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社会功能。
1.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任务和内容)
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思想和方针)
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指导方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
1.3、思想道德建设
(地位和任务)
地位: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任务:坚持3主义(爱国、集体、社会)教育,加强3道德(社会、职业、家庭)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3观(世界、人生、价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5爱(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紧迫性)3个文明;经济社会;人民群众;以人为本
是全面建设3个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和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PS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4原则):4一致(“四有”新人、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传统美德);3贴近(实际、生活、未成年人);知行合一;教育与管理结合的原则。
(4任务):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全面发展。
PS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坚持6结合)教书与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4任务):理想信念(核心);爱国主义(重点);道德规范(基础);全面发展(目标)。
(意义):(3个确保)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关推荐:推荐:2010年考研初试应考必读实用宝典·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