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考研考点预测 > 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最后冲刺考点狂背一

来源:恩波 2009-12-20 13:23:48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2010年考研只有最后20天左右时间了,为帮助广大学员更好的冲刺备考,考试吧特整理了“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最后冲刺考点狂背”,以供考生参考使用!预祝各位考试顺利!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点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连结主客体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提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考点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1)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在受到客体制约的同时,又能使主体自身得到发展,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

  (2)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②实施方案,把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考点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为认识提供必要的条件;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地改造客体。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提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也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考点4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人的实践活动受意识支配,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实践。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多方面的。④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导致实践失败。

  (2)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①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应走在实践前头;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方向;③科学理论能够推动实践创新。

  考点5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考点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2)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考点7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1)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直观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和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2)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

  提示:(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 认识中介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知识)性认识工具和语言工具所组成。

  考点8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1)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局限性是造成认识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考点9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 必要性: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是表面的肤浅的;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深刻的。只有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2) 必备条件:①勇于实践,获取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经过理性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考点10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对人的认识活动起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二者在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共同推动认识活动的发展。

  考点1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

  (2) 实现飞跃的必备条件:①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②把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这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中介环节和决定性环节。③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④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考点1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 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无限性是指,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考点1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决定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2)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反对认识落后于实际的右的错误,也要反对认识超越实践的“左”的错误。

  考点14真理及其客观性

  (1)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检验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提示:(1) 一切唯心主义皆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其典型表现:一是马赫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一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有用即真理”。

  (2)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考点1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说绝对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世界的可知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是绝对的。

  (2) 真理的相对性或者说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一定程度的和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

  (3) 二者辩证统一: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

  提示:(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同人的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是指人类思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思维能力的非至上性是指认识受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2) 承认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片面扩大真理绝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片面扩大真理相对性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3)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是有条件的。

  考点1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对立又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是对立的。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是统一的。

  考点1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为真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解决,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解决。(2) 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客观是否一致。

  提示:逻辑证明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不能否定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考点18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1) 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2) 不确定性是指:具体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不能充分检验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个过程;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3) 坚持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考点19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

  考点20价值及其特征

  (1) 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发生和形成于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关系中。

  (2) 价值的特性:①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②主体性。客体属性能否具有价值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价值不同,带有主体个性特征;价值关系不是自然、现成的关系,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关系。③社会历史性。这是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④多维性。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

  考点21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即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主要特点:(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3) 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提示:(1) 价值评价具有客观性,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2)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差异,并不说明价值评价没有客观标准。价值评价只有与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考点22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评价具有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考点2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考点24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1)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2)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3)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实践。①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②价值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考点25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1)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的向导。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2)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二者目标一致。②二者着眼点不同,解放思想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提示:(1)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考点26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2)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考点27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考点28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推荐:2010年名师肖秀荣考研政治冲刺考前大预测
       2010年任汝芬考研《政治》最后冲刺卷10套
       任汝芬团队:2010年考研政治十大预测分析题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