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上导致了原有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在经济调节方式上,只是采用指令性的计划手段,排斥市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实践表明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要重新认识。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
第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从历史经验和教训来说的。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是能够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这是从经济运行规律来说的。
第三,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来说的。
第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这是从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的。
第五,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任务要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为动力。这是从经济发展战略来说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辩证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7年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取得重大进展,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一是产权清晰。产权关系清晰,就是要用法律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法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是权责明确。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这种权益表现为三方面,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是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是管理科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管理机构(经理班子)、监督机构(监事会),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构成市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目标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又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式上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二是由原来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三是由原来的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包括利率、税收、价格、汇率等,以及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在宏观调控中,各种调控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