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见专题)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一要实施正确的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五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见专题)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着力点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发展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要求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客观要求。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即: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内需是当前发展我国经济的立足点,为此,必须处理好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
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这是三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是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见专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农产品是解决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第二,农业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第三,农业、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
因此,农业的发展将最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生活宽裕(目的)、乡风文明(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政治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
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若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
①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取消各种乱收费。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②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③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五)统筹区域发展(见专题)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包括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思想。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2.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对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二,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