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南北关系
1.南北关系的内涵
2.南北矛盾
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
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
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难。世界因此也变得更不安宁。
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
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场改变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延续和深化,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十三、南南合作
1.南南合作
2.20世纪90年代,南南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从6国扩大到10国,并加强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合作。非洲一体化开始起步,拉美的南方共同市场于1995年正式启动,等等。(2)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3)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影响南南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南南关系中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但合作关系是主流。
3.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整个发展中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4.南南合作的形式。
第一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成员国之间减免关税,实行商品自由流通,对外统一关税和实行共同市场。例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市场等。
第二种是贸易合作。七十七国集团在成立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优惠制、建立发展中国家间贸易组织、建立发展中国家多国销售企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第三种是货币金融合作,如加勒比开发银行、安第斯开发协会、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等,他们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阿拉伯国家和一些货币金融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或优惠贷款,其特点是利息低、周期长,且不附加任何政治和经济条件。
第四种是技术合作,如相互转让技术、出售专利、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交换技术情报等,以及通过发展中国家合资经营、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等方式,发展互利的技术合作。
十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和平包括世界总体和平和局部和平。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手段和特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另外,国际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激进主义等也都已构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冷战结束后,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呈现出向欧洲拓展且频繁发生、技术含量高而突发性强、性质复杂、破坏性大等特点。
2.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
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努力解决南穷北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3.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核心问题的原因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影响发达国家的发展,因而也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需发展,但阻碍发展的危机也十分突出。(3)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4.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2)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
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
(1)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目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我国总体上说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2)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3)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7.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思想的现实针对性和创新意义
(1)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尽管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进一步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论述和主张,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拓展了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
(2)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不走谋求世界霸权、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是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从而走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路。
8.如何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1)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领域,提高合作效果。
(2)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同时,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3)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十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1.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
(1)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在对外交往中始终秉承“和为贵”、“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已经深深融人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的生动体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更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当今世界,不和谐的阴云仍笼罩在世界上空: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势力依然猖獗,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顺应时代潮流,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心声。它是从人类繁荣与和平的高度和负责任大国的视野,勾画出的新的安全观。
2.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
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
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
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
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
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
3.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要途径
(1)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
(2)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3)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和平、发展、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又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4)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武力至上。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鼓励和支持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