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2)

考试吧整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预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第2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基本内容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等活动的存在和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有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矿藏、原始森林等;有劳动的生产物,如棉花、砖瓦等。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在三个简单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些简单要素的基础上会逐渐加入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以上诸要素在一定形式下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2.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以及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主要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从而也就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了上述诸方面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所谓生产起决定作用,包括两方面涵义:⑴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⑵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反作用于生产。所谓反作用,是指促进还是阻碍生产的发展。如果分配、交换和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与消费对生产的发展、经济增长也会起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由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国内消费需求三个因素拉动的。如果生产出的东西卖不出去,大量积压,必然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产品销售率的高低,就与上述三个因素的拉动作用有关。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才得以实现的,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发展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

  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对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表述,还重视对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原有的经济条件消灭了,以此为基础的原有的经济规律便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经济条件产生了,在新的经济条件基础上就出现了新的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创造、改变或消灭经济条件的行动本身,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相反,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所谓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制定经济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行动就越自由,就越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⑴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⑵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⑶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经济规律深藏在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部,它的作用总要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才能贯彻和实现。因此,要深入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还必须重视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考察和研究。

  4.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紧密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⑵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这就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所能变化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态而发展变化。如果超越了现有的生产力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生产关系相应的发展变化。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而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确立和巩固。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人为地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由于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政治经济学只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变化,才能正确揭示它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在理解该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开来。对该问题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直撅撅的关系。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要生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社会要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⑶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必须以对物质资料生产的研究为出发点。生产关系体现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不了解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不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无法研究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在对生产关系的理解中,要防止片面性。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把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关系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把握生产关系的本质。⑵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概念辨析

  1. 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区别:

  ①内容不同

  ②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①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

  ②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因素 ①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包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和劳动的生产物 ①劳动资料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总和叫生产资料,它们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的必备条件

  联系: 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产品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区别:

  ①概念含义不同

  ②反映的关系不同

  ③包括的内容不同

  ①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② 生产力反映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③生产力包括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② 生产关系反映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体现

  联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辅助阅读

  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⑴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存在的条件是社会生产,表现了一切社会生产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⑵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了几个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的共同的本质联系。如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个社会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⑶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了特定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的特有的本质联系。如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特有的经济规律。

下载版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