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考研考点预测 > 正文

考前冲刺: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总结

考试吧整理“2011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总结”,供广大考生备考使用。
第 12 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 24 页:毛泽东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第 34 页:毛泽东思想概论核心笔记梳理
第 46 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 58 页: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五)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4)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初级阶段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依据。

  56,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五)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五)其中的劳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3)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特点是:直接原因是旧分工存在、劳动存在差别,劳动是谋生手段。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

  ②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是因为存在私营经济

  ③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尺度。

  ④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58,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

  (2)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

  (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市场调节长处:①调节资源②发挥竞争③优胜劣汰;不足:总量失衡两极分化生态

  59,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3)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具体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 ② 取缔非法收入 ③ 整顿不合理收入 ④ 调节过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②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下一页  >>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柳絮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