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2011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精华辅导笔记

2011考研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考试吧整理“2011考研政治《邓小平理论》精华辅导笔记”供各位考生冲刺使用。
第 1 页: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 2 页: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 3 页: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 4 页: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 5 页: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 6 页: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第 7 页: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 8 页: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 9 页: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 10 页: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战略)
第 11 页: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本,要实现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讲的是发展的目的和内容。

  2、3特别注意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充分肯定我们以往发展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发展的内含,创新了发展的观念。

  发展既取得了成就,也有问题

  3、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1)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丰富和创新

  (2)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

  (3)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破解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4)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

  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2)统筹区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民主法制,文化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五个统筹:可以出材料分析题。罗列改革开放中的问题,问题根源在于对发展的认识存在问题。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考试考邓论中的一切现实问题,回答时除了基本原理外,最后都要落脚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的富强、民主、文化实质上就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

  2、步骤:内容,完成情况

  内容:三步走—第一步,大致用十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使人民群众开始摆脱贫困,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开始进入小康生活。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完成情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提前走完了前两部;其结果是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

  3、本世纪头二十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地位:承前启后。

  特征:对比角度把握。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对比。上世纪末,我国进入了总体小康的水平,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党也冷静的提出,我国总体的小康还存在着缺陷,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内部发展不均衡的(这也是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社会的特征)。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特征是高水平的、全面的、汇集十几亿人口共同富裕的小康。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2)实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第四节 具体的做法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任务是:

  (1)抓好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2)工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技术开发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给出现阶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措施后,问:

  为什么要调整呢? 即理论依据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资本再生产—按比例。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信息化。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高科技、高效益。

  (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低消耗,环境少污染。

  (4)必须从国情出发,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如何利用呢? A、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部门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西部大开发:

  理论依据:A、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B、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指出的,一个大局是,率先将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国家给与许多优惠政策等扶持,然后再带动内地发展,这需要内陆地区理解;第二个大局: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着手加快内陆地区的发展,这时国家要给与内陆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沿海地区对口行业也要给与内陆地区支持,这需要沿海地区理解。)C、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

  容易跨学科出题,与政经(第六章,宏观调控)结合

  为什么要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扩大。

  如何认识和把握(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

  答题思路:三个方面

  (1)实事求是地承认,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地区差异的扩大是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向就是“货卖与出价最高者”。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纷纷向沿海地区流动,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投入产出高。因而地区差异扩大。

  (2)地区差异的扩大恰恰暴露和反映了单纯市场机制调节的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具体来说,地区差距扩大不利于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造成两极分化,无法实现社会主义要求的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

  (3)这样就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是宏观调控在解决地区差距上的具体的落实和体现。

  邓论第6-9章分析的都是具体问题

  在把握这些具体问题时,都要注意两个方面:为什么和如何做到。

  下面看农业问题。

  4、三农问题

  为什么要抓好农业,振兴农村经济?

  答题思路: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农业属于第一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削弱,因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它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2)具体国情所决定的:A、农民占人口多数;B、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C、农业的物质生产条件比较薄弱,基本上靠天吃饭。正是从这个国情出发,中央提出,农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农村的问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革命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繁荣稳定。

  (3)现实经济生活中矛盾的需要: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政府报告中指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放开粮食价格。这些年发展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因而现在我们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做呢? 4条

  (1)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

  (3)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增加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现阶段农村各项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5、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含义:经济发展要从粗放转向集约型。

  由粗放到集约类似于我们政经学所讲的扩大再生产实现的两种方式,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

  转变增长方式的核心和实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必要性:A、由具体国情决定的—资源方面的国情: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但我国资源短缺,所以经济的发展光靠投入是难以维系的,所以要转型;B、来自建国后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建国以来到现在,我们主要是靠粗放式模式发展经济,即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这在建国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迅速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这种粗放式的模式,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在宏观和微观上都造成了深重的一些问题,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微观指企业,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正确,眼睛向上,只等待国家的投入,这样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不重视职工的素质提高,各种各样的损失浪费比比皆是,这就导致成本高,质量低,产品长期不更新,没有竞争力,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步维艰。宏观上,数量目标超前。只求产品数量,不重视产品质量。

  如何转变: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其统一。

  速度是前提,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较高的发展的速度,宏观上的效益就无法体现。

  结构(比例)是基础,如果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高速度的发展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取得好的效益。现实的例子就是“大跃进”。

  质量、效益是中心,以经济效益为尺度来检验发展速度,结构比例。

  第四节 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含:(为什么提出科教兴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就要研究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战后生产力发展总的趋势,得出高度的科学总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作了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因此要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强调科技进步,科教兴国。

  (2)科技进步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提高人的素质靠教育。所以要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育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培养人才

  发展教育需要培养人才,科技进步更离不开人才,科教兴国战略本质上也就是人才强国战略。为此,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注意材料题)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材料归纳)

  多方面工作综合努力的结果。

  (1)两个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经济转变成集约型经济);加快发展;

  (2)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充分利用我们国家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促进发展的持续性

  (3)资源:资源本身紧缺,必须节约使用、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

  (4)环境: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同自然界,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系统。

  (5)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七章 (政经的第五章、第六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