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对立统一规律
1.原理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三个重要原理。
(1)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使事物能够转化,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统一了,解决了,事物就发展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是具体的,具体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要坚持矛盾分析法。第一,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不能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观点看问题;第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认识事物,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要从矛盾分析的观点出发,抓住重点、主流,具体分析。
3.上述理论及其告诉我们的道理可分析的具体问题有:(1)关于和谐的问题。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3)关于人的认识规律的问题。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4)关于非对抗性矛盾的问题。非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的发展方向和利害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取长补短,有很多共同点和一致性。在非对抗性矛盾中,矛盾双方也存在斗争,但这种斗争不表现为激烈的形式,它通过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促成矛盾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5)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也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二、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原理内容: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有两个重要原理。(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它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2)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①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2.上述原理告诉我们:(1)事物是一个整体,世界是一个整体。(2)要善于分 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3)以发展的眼光和态度看待 一切事物,在动态中考察事物之间的联系。3.上述原理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可分析的问题有:中国的发展要采用全球性、全局性的发展战略。(1)中国的发展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要和世界发展接轨,所以要采用全球化战略,积极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中国社会内部存在多种因素,各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要采用全局性战略,实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三、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
1.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去世后,党内外与国内外在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另一种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至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1)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2)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3)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是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我们党遇到的一个全局性、紧迫性、至关重要的问题。
2.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 从1979 年11 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多次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提出意见。这些意见成为起草决议的“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在1981 年6 月27 日到29 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决议》获得一致通过。(1)《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作为党的指导思 想的伟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 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 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2)《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贯穿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 立场、观点、方法作了科学概括。《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 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挥着理论指导作用。(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包含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因为:(1)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同属于一个科学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具体表现形式的阶段性概括。它们在理论基础、原则立场、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基本主题等方面是高度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实事求是)。(2)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与组成部分。(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借鉴。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正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编辑推荐:·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