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综合辅导 > 正文

任汝芬主讲2011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9)

2011考研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考试吧考研整理“任汝芬主讲2011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 1 页:试题
第 5 页: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答案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

  6. ABC 7. AB 8. AB 9. ABCD 10. A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 14. ABC 15. BCD

  16. ABC 17. ABCD 18. BCD 19. ACD 20. CD

  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ABD 25. ABCD

  26. ABC 27. ABC 28. ABC 29. ABCD 30. ABCD

  31. ABCD 32. ABC 33. ABD 34. ABCD 35. ABC

  36. BCD 37. ABCD 38. ABCD 39. ABCD 40. ABC

  分析题答案

  1.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现象主要有: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②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③垄断行业收入畸高;④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2)①社会历史的原因。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之间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由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形成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②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而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依然存在;由于不同地区、领域、行业改革推进的先后和力度不同,因而享有的机会、占有的资源不尽相同,导致利益分配的差异。③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原因。比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④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改革存在很多问题。

  (3)①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包括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②调节过高收入。包括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③扩大中等收入者收入。包括加快推进城镇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④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答案要点:

  (1)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2)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继续把西部大开发推向前进,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3)①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②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③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④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⑤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答案要点:

  (1)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然后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是深层次的因素,主要是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期孕育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金融危机冲击下凸显了发展方式的五大矛盾。第一个矛盾是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高度依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弱。第二个矛盾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率偏低。第三个矛盾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四个矛盾是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这就造成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消费能力更加萎缩。第五个矛盾是经济发展中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偏低,这是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以上五大矛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答案要点:

  (1)①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

  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2)首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其次,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第三,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第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各级政府投资都要集中力量保重点,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切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5.答案要点:

  (1)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这个政策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四是体制原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

  (2)从经济角度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社会层面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国家层面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所以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3)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答案要点:

  (1)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首先,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

  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其次,教育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第三,资源配置不合理。第四,政策制度不完善。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一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最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3)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继续扩大奖学金、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7.答案要点:

  (1)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2)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3)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

  8.答案要点:

  (1)这一事件说明:①中国汽车企业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获得世界的认同。②通过并购外国企业获得品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符合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③中国提出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战略是正确的。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2)“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创新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基础。只有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广度和深度。同样,“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是为了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对外开放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强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首先,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最后,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

  9.答案要点:

  (1)①这一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从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出发。②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故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我们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②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客观必然性。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建立公有制、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首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其次,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仍是一大突出特点。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所决定的。从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弊端就是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这一所有制由于不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束缚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则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4)①从根本上说,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由于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并存,形成了相互竞争的状态,为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提高各自的经济运行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③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互配合,各种所有制经济在不同的产业、行业等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一制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10.答案要点:

  (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实现较快发展速度的过程中,由于实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使得资源能源消耗过大,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②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作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决策,并配合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资源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③所以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继续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建设。

  (2)①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加快建设生态文明。③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推荐

  任汝芬主讲2011考研《政治》冲刺讲义完整版

  蒋中挺:2011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必背知识点

  考试吧考后首发2011年考研真题及答案通知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