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7 页: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 C 2. D 3. A 4. D 5. A
6. B 7. B 8. A 9. D 10. B
11. C 12. A 13. C 14. A 15. B
16. D 17. B 18. A 19. B 20. B
二、多选题答案
1. ABCD 2. AB 3. AB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 9. ABC 10. ABCD
11. AB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C
16. ABD 17. A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
21. ABCD 22. ABCD 23. BC 24. ABD 25. ABCD
26. AB 27. ABC 28. ABC 29. ABCD 30. BC
31. ABCD 32. ABC 33. ABCD 34. ABCD 35. ABCD
36. ABCD 37. ABC 38. ABC 39. ABC 40. ABC
41. ABC 42. BCD 43. ABCD 44. ABC 45. ABCD
46. ABCD 47. ABCD
三、分析题答案
1.答案要点:
(1)①******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而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②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 产 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其地位与作用也不同。在抗战前期,其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因而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抗战后期,由于******采取“消极抗日,积极****”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
(2)在通常的情况下,游击战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作战形式,在战役、战斗中对正规战起配合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①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②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
③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胜利展开的。
(3)中国共 产 党以自已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②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③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④组织和推动******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⑤坚持、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答案要点:
(1)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变化。1946年5月4日,中 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 产 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 产 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
“土改”)运动的热潮。尽管在土改运动广泛发动之后,一度发生过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等的“左”的错误,但中 共中央一经发现,便立即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纠正,使运动迅速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①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1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②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改运动的发展表明,解放战争在胜利推进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深入发展。经过这个运动,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 产 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答案要点: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 主义经济和国家资 本 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既有资 本 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 产 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占主导地位。这些因素的增长,加上有利的国际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2)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之所以要着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具备了以下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 本 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资 本 主义经济与政府、国营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1950年以后,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形式的国家资 本 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就为对资 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土改以后,许多地区的农民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出发,已经在探索组织起来的各种途径,开始有了实行互助合作的实践。这也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1953—1956年经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4.答案要点:
(1)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并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
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2)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前提。新中国戚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十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
(3)中国共 产 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最终实现。
5.答案要点:
(1)①在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相结合,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②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①“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②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问题。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3)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它是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