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综合辅导 > 正文

2012年考研《政治》考前经典总结专题(13)

2012考研初试于2012年1月7日至9日举行,考试吧整理“2012年考研《政治》考前经典总结专题”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5.(1)对一切事物采取辩证否定即“扬弃”与“批判继承”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搞形而上学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和拒绝。

  6.(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要建立在现代化大工业的基础上”),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白马非马”)。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化,而且导致思想、文化和政治上的专制与霸权。就方法论而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把西方价值观绝对化,夸大为世界唯一的普世价值,完全否认事物存在发展的差别性、多样性、丰富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哲学上就是一种强调绝对同一的错误。教条主义(“削足适履”)也是以思想教条的“绝对同一性”完全否认时间、地点、条件的相对性及其矛盾特殊性,犯的也是“绝对同一性”的哲学错误。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包括对美国外交上“斗而不破”的方针,就是成功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范例。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矛盾的对立和同一的关系,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对于我们做好一切工作,使事物向着有利于进步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条件下谋求“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在领土与主权争端中搞“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等,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突出共同点,用淡化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激化矛盾的“斗争哲学”,搞成你死我活的“零和冲突”或者“两败俱伤”。但是事物的质变与飞跃,靠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突破旧事物、旧秩序的保守束缚和发展局限。所以,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上,一种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夸大斗争性,否定同一性搞斗争哲学;另一种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否定斗争与差别,把同一性夸大为抽象的绝对的同一,或者搞无原则的妥协退让,或者搞思想或意识形态专制,强调用一个价值观改造世界,否定文明多样性与思想观念多样化。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钓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4)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和谐的辩证法,“两极相联”、“一舒为二”、“合二而一”等强调矛盾同一性的矛盾观曾对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思说:“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像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一样有共同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一的矛盾观和“中和”、“中庸”之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争取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对于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家庭的和睦相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7.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1强调规律客观性、普遍性。2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问题与特殊规律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8.矛盾不平衡性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特殊性就是盾种矛盾及篓誉I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从而也就是矛盾不平衡性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一方面,“重点论”两点论”为基础,另一方面,“两点论”以“重点论”为依归,又有成绩又看点是“两点论”(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是还要明确成绩和缺点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要有主要区别,那就是“重点论”(反对单兵独进)。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性,所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9.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是指用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观,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物质及其状况的世界观。

  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世界,强调在物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来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往往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待F否认联系对事物发展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

  (2)运动发展的规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运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它虽然也承认静止,但是认为静止不过动的特殊存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整个世界都处在不停动发展之中;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有真正的运动和发展,即使承认化也不过是场所的变更和位置的移动,也就是承认有量变,但否认有的质变、飞跃和发展。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的观点.1而形而上学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4)承认内部矛盾和否认内部矛盾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虽然内因和外因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决定性的原因,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原因归结为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矛盾,尤其是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它们往往夸大外力的作用。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第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要统筹兼顾又要抓突出问题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方面,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正确处理,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才能为解决次要矛盾、矛盾次要方面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第三,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第四,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方法。第五,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即共性与个性。第六,“求异”思维(即矛盾斗争性,强调差别斗争性)与求同方法以及“求同”存异的方法。第七,逆向思维与双向调节。第八,换位思考。第九,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第十,适度的方法-强调适可而止(度的概念),防止过犹不及,等等。(单项思维、单相思是认识论;换位思考是辨证论,统筹兼顾是普遍联系;)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同矛盾决定问题的不同性质,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共性的基础上认识个性,通过个性把握共性,是矛盾辩证法的精髓。

上一页  1 2 

  相关推荐

  考试吧1月7日考后首发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热点文章

  2012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试题及精选资料专题

  2012考研时事政治热点、词解及模拟试题专题

  2012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