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69·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往往劳动群众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格外沉重,社会矛盾特别尖锐,马克思主义政党比较成熟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也比较正确,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第二,历史的总趋势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可能长期建立在落后生产力的基础上,落后的生产关系也不可能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当不变更生产关系就不能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更就可能先走一步并且成为决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方面,从而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文明前提。总之,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做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落后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展的阶段,但不能逾越本国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任务,必须利用社会主义改造的制度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
(2)落后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但是又不能完全建成社会主义,只有在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以后,才能建成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只能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从生产力比较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比较不成熟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更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更不能企图以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来弥补社会主义的“先天不足”。
(3)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足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不是一种相互对立和否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都以唯物史观为其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前者揭示的是一个历史结论,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后者是对这一历史结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论证了实现这一历史结论的条件和前提,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必然性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更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坚信“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防止和克服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两种错误倾向。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忽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一,就狯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应立足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