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

来源:文都教育 2011-12-31 14:26:28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2012考研初试于2012年1月7日至9日举行,考试吧整理“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预测”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12考研《政治》考点预测、试题及精选资料专题 热点文章

  政治考试知识点虽然多,但是总有一些考点备受青睐,一些重点难点一直占据考试头筹。但也有热门考点在2010和2011年都以分析题出现,那么2012年再考的几率也所剩无几。

  一、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最大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含义不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命题提示:

  例如,运用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二、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地位和定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大脑等生理因素对人的认识和才能有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所以,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学习和继承他人的间接经验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但归根到底,他人的经验也源于实践。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认识之所以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其二,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

  其三,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

  其四,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

  其五,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最终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4)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4.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命题提示:

  例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也可以用格言、成语、警句为材料,要求论证其包含的哲理。比如“实践出真知”等。

  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根据往年真题预测以上两个马原的重要考点。提示,在考前一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根据自己前期的复习,找出重点考点重点看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祝亲爱的同学们,2012马到成功!

  相关推荐

  考试吧1月7日考后首发2012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热点文章

  2012年考研《政治》考前经典总结专题30个

  2012考研时事政治热点、词解及模拟试题专题

  2012年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