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综合辅导 > 正文
第 1 页:考研政治整理知识点
第 2 页:2013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

  3.中国同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5.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6.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7.《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9.洋务运动中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10.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1.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12.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13.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14.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6.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17.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8.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19.1920 年8 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20.《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

  21.1920 年11 月,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22.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从1922 年1 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 年2 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24.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6.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27.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 年7 月7 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2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9.《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三大”(1923), 1923 年6月,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②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

  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④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②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③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二大”(1982):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②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十三大”(1987):

  ①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大会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③大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十四大”(1992):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②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1997):

  ①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②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③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十六大”(2002):

  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大会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③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十七大”(2007年):

  (1)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

  (3)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毛泽东的著作

  一、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1. 赞扬中国无产阶级“特别能战斗”。

  2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3.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4.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5.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926年

  1.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是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1.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发表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1.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2.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2.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3.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

  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注:1928 年10 月到1930 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指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4.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可能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明争暗斗。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1.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

  2.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三、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实践论》、《矛盾论》1937年

  1.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2.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其中,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论新阶段》(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报告)1938年

  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注:在《论新阶段》和《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

  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论持久战》1938年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2. 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相持阶段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发刊词》1939年

  1、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4、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4. 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注:在20 世纪30 年代后期和40 年代前期,毛泽东发表了《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主要内容包含: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其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再次,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四、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 第一次将党在当前阶段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

  2.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1. 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其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2.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

  3. 必须利用好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民族资产阶级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4. 把三大法宝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五、发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论十大关系》1956年

  1. 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必须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3. 论述了农、轻、重,沿海与内地,经济和国防建设,生产单位与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与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与非,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4. 开始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5.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7.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2.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 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原则和办法。主要有: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安排、适当兼顾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5.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注: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称“六又”政治局面)。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相关推荐:

  考试吧策划: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专题热

  考试吧策划:2013年考研大纲及解析专题

  视频:权威名师团指导2013年考研备考汇总

  备战2013考研全程详细规划 考研志在必得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zhongz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