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是不是反义词?”“‘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什么意思?”前者似乎是个伪问题,约定俗成、毫无争议;后者则是常在耳边,但却难以言说。如下,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喻攀老师来为各位考生重新梳理好这两个问题。
首先,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此话即是说,物质存在都得运动,不运动的物质不存在,所以“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然,反过来说,我们要深刻地把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运动,从根本层面上讲都是物质的运动,比如认识的发展、理论的创新,皆是如此,因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但是,借用生物学的术语来说,运动有“显性运动”,也有“隐性运动”,前者显而易见,后者“潜移默化”。这其中的“隐性运动”正是静止。静止是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一表述已经正面回答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静止说到底仍然是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在这层意义上而言,静止与运动不是反义词,而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静止作为运动的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况,一是空间位置未变,二是根本性质暂时未变。反过来说,运动至少有两种情况,一则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二则性质发生变化。同学们会发现,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与时间和空间脱不开关系。
其次,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通俗地说,客观世界中事物是运动或是静止,我们是通过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来判断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密不可分,说明时间与空间是客观的。此外,我们要从一般和具体两个层面来把握时间和空间。一般层面上,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具体层面上,具体的事物所处的时空也是具体的。
唯物主义告诫我们一切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但现在这句话至少需要深化两点:其一,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其二,不同事物的客观实际就是其所处的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就是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所以从实际出发,自然要从客观事物特定是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异曲同工,都秉承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精髓。
扫描二维码关注"566考研"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考研备考资料!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