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热点搜索
学员登录 | 用户名
密码
新学员
老学员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考研 > 考研复习指导 >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 2022考研政治大纲 > 正文

2018考研政治大纲知识点实质变化详细梳理解读

来源:考试吧 2017-9-20 10:38:09 要考试,上考试吧! 考研万题库
2018考研政治大纲知识点实质变化详细梳理解读,更多2018考研大纲、考研政治大纲 、考研英语大纲、考研专业课大纲等,请关注考试吧考研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万题库考研”!

2018年考研新大纲及解析专题热点文章关注微信获取大纲

  考研政治大纲已经发布,大多数同学表示比较迷茫,其实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大,文娟老师对政治大纲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只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就OK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唯物论

  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人与自然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习近平指出,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二)认识论

  1.实践的基本结构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共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加、调整)

  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

  (二)第六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补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仅仅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三)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新赠)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试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放工程呈现新局面。

  但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社会治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要以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在城乡社区。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疾治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四)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新赠)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新赠)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仅仅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①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②优化国土空间开放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

  ④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

  ⑤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3.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新赠)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③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五)第十二章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新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坚定理想信念时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民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2.加强党内监督(新赠)

  监督是权利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第五章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二)第六章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新赠)

  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文化界各抗敌协会相继成立,成为文化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标志。

  文化界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的三大文艺创作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载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

  (三)第七章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两个中国之命运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战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尽管在长时期里,上述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决定的。

  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②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迫求体现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第五章第四节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第七章第一节梳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案天下,德润人心。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考研大纲
获取2018考研大纲
获取2018考研报名时间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考研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万题库考研"

  编辑推荐:

  考试吧策划:2018年考研新大纲及解析专题微信提醒

  直播解析:考试吧邀请名师直播解析2018考研大纲

  考试吧策划:2018年考研招生简章专题

  考研万题库 科学通过,懒人必备!

  考试吧策划:2018年考研报考指南专题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考研英语一
共计364课时
讲义已上传
53214人在学
考研英语二
共计30课时
讲义已上传
5495人在学
考研数学一
共计71课时
讲义已上传
5100人在学
考研数学二
共计46课时
讲义已上传
3684人在学
考研数学三
共计41课时
讲义已上传
4483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版权声明:如果考研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考研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考研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帮助
中心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