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2018年 |
2019年 |
分析 | |
Ⅰ.考试性质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上与2016年相比没有变化。 应对这样一场作为高学历的选拨考试,对考试的范围与考查方向的把握以及具备相应的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19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科范围与2016年相比没有变化、考查目标与2016年相比也没有任何变化,这说明研究生考试对政治学科的测试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
Ⅲ.考查目标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
考查目标包括五个等级,分别是再认再现、理解掌握、论证辨明、比较分析、认识评价。五个考查目标要求的能力不同,再认再现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论证辨明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别能力,比较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鉴别能力,认识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运用分析能力。 |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
2019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科考试的时间、答题方式、试卷内容结构、试卷题型结构与2016年保持一致。在试卷内容学科的分值比例上没有变化,这说明考研政治的五大学科分值分布上趋于稳定。 |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
部分 |
2018年 |
2019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 ||
章节 |
知识点 |
章节 |
知识点 |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一) 马克思 主义是 关于无 产阶级 和人类 解放的 科学 |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一) 马克思 主义是 关于无 产阶级 和人类 解放的 科学 |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
本章调整1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整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1.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
本章调整5个考点,新增1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第一节节标题“世界的物质性”调整为“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第二节节标题“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调整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调整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调整为“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调整为“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 新增的考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
|
(三)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
1. 认识与实践 科学的实践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1. 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本章调整6个考点,新增2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章标题由“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调整为“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科学的实践观”调整为“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调整为“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调整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调整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拆分调整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新增的考点是:第二节中新增“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第三节中新增“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以及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很有可能结合当今创新热点)等综合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
(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
本章删除4个考点,调整2个考点,新增1个考点。具体表现如下: 删除的考点是:“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个人与社会历史”。 调整的考点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作用”调整为“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调整为“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新增的考点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其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等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1.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1.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等常考点仍然是命制选择题的重要考点。 |
|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本章调整3个考点,新增1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调整为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调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调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新增的考点是:新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一级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
本章调整7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第一节节标题由“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调整为“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调整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第二节节标题由“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调整为“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调整为“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调整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调整为“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1.展望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本章删除2个考点,调整5个考点。 删除的考点是: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调整的考点是:第一节节标题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调整为“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调整为“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调整为“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调整为“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调整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部分 |
2018年 |
2019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 ||
章节 |
知识点 |
章节 |
知识点 | ||
|
|
|
| ||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
本章删除2个考点,调整3个考点。 删除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调整的考点是:3个考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本章变化:无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本章变化:无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本章变化:无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五)邓小平理论 |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
(五)邓小平理论 |
(五)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本章变化:2018年5/6/7整合成第五章 新增2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理论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的热点问题重点备考。 | |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本章新增6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可能性较大,重点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
(七)科学发展观 |
(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有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七)科学发展观 |
(七)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本章新增6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重点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 |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 局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本章新增8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
本章新增2个考点,调整3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调整的考点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两个15年”战略目标的区别要掌握到位。 | |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5.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本章新增3个考点,调整4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调整的考点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都有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本章是毛中特考试的重点,基本题目都是出自于这一章。 | |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4.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全面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3.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4.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本章新增4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 |
|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 |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决定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 |
本章新增5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决定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这部分内容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 坚持和平发展道理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本章新增1个考点,调整1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调整的考点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 |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
本章新增4个考点。 具体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部 分 |
2018年 |
2019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 ||
章节 |
考点 |
章节 |
考点 | ||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 ||||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 ||||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
|
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 |||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新增3个考点。 1.2018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内容新增2个,增加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对共产党成立的评价。 2.2018年“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内容中新增“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 ||||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 ||||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与红军长征的胜利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 ||||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本章调整2个考点,删除1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2018年的“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调整为“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2018年的“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调整为“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删除的考点是:一二·九运动。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 ||||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 ||||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两个中国之命运。 |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两个中国之命运。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 ||||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抗美援朝战争。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抗美援朝战争。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
本章新增1个考点。 新增“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抗美援朝战争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 ||||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良好的开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本章无变化。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 ||||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 ||||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起步。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
本章调整3个考点,新增 1个考点,删除5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2018年的“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调整为“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18年的“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调整为“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的第六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调整至第四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新增的考点是第一节新增“改革开放的起步”; 删除的考点是第三节“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删除第五节2个考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删除第六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 ||||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无 | ||||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
无 | ||||
|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无 |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
本章调整4个考点,新增 8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2018年的第十章第五节标题调整为本章第一节标题;2018年的第十章第五节“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调整至本章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2018年的第十章第五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调整至本章第一节;2018年的第十章第六节“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调整至第十一章第三节。 新增考点是:第一节新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二章新增“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三节新增“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命制试题的可能性较大。 |
|
无 |
|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 ||
|
无 |
|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
部 分 |
2018年 |
2019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分析 | ||
章节 |
知识点 |
章节 |
知识点 | ||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绪论 |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
绪论 |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
本章新增2个考点,删除3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删除的考点是: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培育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
本章删除3个考点,调整4个考点 删除的考点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改的考点是:将“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修改为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将“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修改为“反对错误人生观”,将“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修改为“成就出彩人生”,将“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修改为“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二)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
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
(二)坚定理想信念 |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
本章调整4个考点 调整的考点是: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修改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将“理想信念的作用”修改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拆分为“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人生矛盾。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三)弘扬中国精神 |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
本章新增3个考点,删除3个考点,调整2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删除的考点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修改的考点是:将“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修改为“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将“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修改为“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四)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
本章新增4个考点,调整1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调整的考点是:将去年结束语部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拆分为“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 |
(五)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
1.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3.家庭美德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弘扬家庭美德。 4.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
(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
本章新增3个考点,删除4个考点,调整3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道德的含义、起源,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删除的考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调整的考点是:将“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调整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将“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调整为“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将“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修改为“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较大。 | |
(六)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七)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八)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
(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
本章新增1个考点,删除2个考点,调整2个考点 新增的考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删除的考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调整的考点是:将“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调整为“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将“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调整为“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本章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 |
| |||||
|
结束语 |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
部分 |
2018年 |
2019年 |
变化情况分析及 命题分析 | ||
章节 |
知识点 |
章节 |
知识点 | ||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无 |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
无 |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根据历年命题规律,2019年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十九届二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四大主场外交主旨讲话即亚洲博鳌论坛年会讲话、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改革开放40周年主旨讲话、以及习近平在重大国际场合的讲话。 |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