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第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四,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五,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考点9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一)协商民主的必要性
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
(二)协商民主的内涵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民主形式。
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实践,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协商民主建设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从渠道看,包含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从内容看,涵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各协商渠道自身建设的相关事务等;从层级看,包括从中央到基层各个层级。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商民主为社会各方面搭建了对话交流、恳谈沟通的平台。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更好地让群众表达诉求、理顺情绪,有效化解分歧、增进共识,形成顺民心、合民意的政策措施;能够让人们增进彼此理解,在关心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关切对方利益、理解公共利益、考虑长远利益;能够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
第五,协商民主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通过平等交流对话,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够拉近距离、改善关系、增进感情,引导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认同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第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考点10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考点1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
第一,要把握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特点,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发展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以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重点,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考点12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加速演变,世界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从国内看,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对外开放工作必须把握的主攻方向。
(二)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州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宝贵经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坚持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三)以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核心,全方位升级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第一,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开放发展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第二,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的有效途径。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吸引高素质人才。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对外投资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对外投资强国,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第三,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追求全面开放是提高开放水平的必然。全面开放体现在开放空间上,就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改变我国对外开放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体现在开放举措上,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体现在开放内容上,就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全面开放,还要求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第四,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公平开放要求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五,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要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共赢开放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开放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促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新格局。
第六,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我们的开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张要维护世界贸易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