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导)、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国营经济的过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5)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范畴)。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①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提出了“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②列宁认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③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土地改革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a.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c.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赎买: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在于: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d.国家实行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①第一步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②第二步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第三步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3)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条件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己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中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③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