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真题 |
第 2 页:详解 |
答案与提示
一、选择题
1.A2.B3.D4.A5.B6.D7.A8.B9.B10.B
二、名词解释
1.告缗:汉武帝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算缗是一种财产税,是汉初采取的抑商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即对商人所拥有的车辆征税。至元狩四年(前119 )又下诏“初算缗钱”。元鼎三年(前114)武帝又下令“告缗”,由杨可主管其事,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杨可告缗遍天下,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武帝派遣御史和廷尉正、监等分批前往郡国清理处置告缗所没收的资产,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地大县达数百顷,小县也有百余顷。商贾中家以上都因此破产,武帝将没收的缗钱分配给各个部门。告缗直到元封元年(前110)才停止。告缗为武帝的内外功业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2.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势力很大,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王国的势力从此无法与中央抗衡。
3.使黔首自实田:秦统一以后的一项土地政策。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目的是为了稳定赋税收入,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确认土地的私有权。
4.文景之治:汉文帝、景帝时期,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在农业上采取薄赋劝农的政策,文帝几次下诏减免田租,景帝定制,田租三十税一。恢复天子“籍田”劝农制度,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法律上,宽减刑法,废除了连坐之法和肉刑。在政治上,改革任官制度,实行新的取士方法,开汉代察举制的先河。控制和削夺诸侯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民族和睦政策,改善与南越关系,与匈奴和亲。文景之治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5.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叛乱。汉初同姓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开始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文帝时,分齐地为六国,分淮南王地为三国;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削藩”建议,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这些措施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以后,七国之乱被平定。朝廷乘机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削减了王国官吏。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西汉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6.察举制:察举制是西汉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汉初官吏来源有二:其一为“吏多军功”,其二选自郎官。这两种方法难于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武帝时,董仲舒主张建立察举制。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年推举孝廉的察举制正式建立。
7.均输:均输是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武帝以孔伋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均输法就是指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资,把各地应当运交中央的物资运到售价较高的地区出卖,再买该地物产易地出售,最后把中央所需货物运回长安。这种官营商业,使政府获得巨额丰厚利润,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起了一定作用。
8.昭宣中兴:昭帝时,实行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减免田租,口赋等。宣帝即位后,整顿吏治,招抚流亡,安定民和,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昭宣中兴的主要政策一方面整顿吏治。注意整顿吏治,慎选人才,赏罚分明,重视对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的考核。另一方面招抚流亡,劝民农桑。数次下诏使民归农,奖励地方官就地安置流民,赈济受灾,减免租赋。公元前54年,设置常平仓,稳定边郡地区的粮价。这些政策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国家一度出现中兴局面。
9.王莽改制: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新”,陆续颁布法令,托古改制,主要内容有:实行“王田”。宣布天下土地改称王田,天下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实行“五均”“六筦”。改革币制,加铸货币凡五物、六名、二十八品。政治制度方面,王莽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县名、行政区划大加改变,恢复五等爵。民族关系方面,王莽挑起与周边民族的斗争,使人民陷于苦难。王莽改制后,法令苛刻,徭役繁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不久,绿林起义爆发,长安城内也发生暴动,王莽被杀。
10.党锢之祸: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太学生为清议的中心。他们认为宦官外戚的黑暗统治是引起农民起义导致东汉衰败的主要原因,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外戚,挽救东汉统治。延熹九年(166年),名士李膺与同宦官勾结的术士张成交恶,在宦官的怂恿下,桓帝收捕李膺,并逮捕“党人”200余名。次年,这些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是为第一次党锢。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名士陈蕃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共同执政,他们重新起用李膺及其他被禁锢的党人,密谋诛杀宦官。宦官起兵杀死陈蕃、窦武等人,他们的宗室宾客姻属都被收杀,门生故吏亦免官禁锢。建宁二年,名士张俭被诬告,李膺等复被捕系,死于狱中,受此牵连者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年)州郡受命禁锢党人的门生、故吏和父子兄弟。这就是著名的“党锢”事件。
1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在延续父职任太史令后,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开始撰修《史记》,历经十余年完成,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史记》记事始于黄帝,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尤详于战国、秦、汉。全书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五十余万字。本纪按年代记述帝王的言行和政迹;世家记载诸侯国的兴衰;列传记载各种人物的活动;表则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书是有关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专篇。《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研究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实事求是。《史记》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历代“正史”都采用它开创的纪传体体例。《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两千多年来,对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很大。
12.轮台罪己诏:汉武帝统治后期继续进行无效的军事远征,挥霍无度,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晚年听信江充谗言,导致巫蛊之祸。在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下,汉武帝决心转变统治政策,颁布《轮台诏》哀痛自责,申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三、史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材料反映了古代思想界统一思想的努力。
(2)从战国时代开始,思想家就努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其他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派的思想都很活跃。到了秦始皇的时候,秦王朝为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焚书坑儒。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建议分封诸子。李斯坚决反对,并建议焚烧《诗》、《书》,禁止私学。秦始皇招引方士求不死药,药未求成,方士欲畏罪逃亡,私议始皇短处。秦始皇以诽谤妖言罪命御史案问,诸生牵连者达460人被坑杀。汉初,黄老之学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到了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提出的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寄禄的主要条件,儒学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