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达尔丢夫形象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如: “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伪君子》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剧本围绕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与奥尔恭一家的矛盾冲突来展开.喜剧的主题是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17世纪法国出现的"圣体会"是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它以宗教为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突出表现了教会的伪善的特点.《伪君子》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战斗性.
2,人物形象
○1答尔丢失
答尔丢夫是喜剧的中心人物,剧情就是围绕他披着宗教外衣进行诈骗活动而展开的.他是一个没落贵族,宗教骗子.这个形象的最大特点是表里不一,伪装虔诚.作者在剧本中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他的本质与假象之间的严重失调和冲突,在同体对经中,使丑的东西原形毕露.他表面不喜爱吃,但实际是贪吃之徒;表面不好色,可骨子里全是男盗女娼,甚至连恩人的妻子都要调戏.除了伪善之外,他还有阴险狡猾,歹毒凶狠的一面.为霸占奥尔恭的财产,他不惜向宫廷告密,并串通法院,欲置友人于死地.
○2奥尔恭
奥尔恭是一个有产者,他笃信宗教,思想保守,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富商形象.他的愚昧轻信,形式主义的宗教狂热和宗法制的家长作风,都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莫里哀把他放在受害者的地位,立意在于对资产阶级进行曲劝导,然而地他的保守性和妥协性的提示,讽刺和嘲笑也是十分尖锐的.
○3桃丽娜
桃丽娜是一个机智,勇敢,直率而又善良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有健全的思考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最先识破答丢夫的伪善于面孔.她敢于斗争,机智,沉着,冷静地办理和应付各种情况.她富有正义感,为人善良,忠于友谊,是莫里哀笔下描写得最动人的仆人形象.
7浮士德形象以及 靡非斯特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而在民间传说的长期流传和欧洲作家的反复加工过程中,浮士德这一形象凝结沉淀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欧洲和德国民族广袤深厚大社会心理,其内核是对“历史之谜”期望作出解答的德国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他对自己生命本真和意义的自我意识,也就表现为分裂已是:至于型、**与理性、人性与神性都处于剧烈的搏斗与奋争中,对意识的分裂和二元化的体验使他充满了苦恼:“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是互相分道扬镳。”浮士德的灵魂虽然在梅菲斯特的引诱下沦落,但是他却没有完全沦落,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斗争与矛盾,这也就是善与恶、灵与肉的不断斗争与冲突。《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浮士德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是人性中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者而出现的。但是,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歌德运用了辩证法的论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实践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迷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浮士德在带领群众改造自然,兴建海边乐园的壮举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也领悟到了理想的人生:“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的热爱自由,积极进取,努力创造,乐观向上的精神得到了上帝的垂青,尽管曾经因为被引诱而犯错,但是上帝善待那些去恶向善的人,怜悯并接纳他们。而且他的一生的奋斗也证明了上帝的话,人在努力时尽管难免迷误,但是会返归正道,由迷混不清进入澄明之境。浮士德的尸体最后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向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获得了胜利,这就要归功于他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小世界到社会,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正如歌德所说的“他不是让人固定在特性中,而是让人在内在的法则中看到心灵生活的统一性,这种法则把这种统一性的各个生活瞬间结合在一起,好似结合成它的存在的旋律。”
米芾斯托米的辩证关系 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的关系 **的化身,淫荡无耻的本性,但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起到推动作用,如使富士德走出书斋生活投身到实践中,鞭笞人贪图安逸使人更努力,并且以一个虚无主义这眼光表现社会邪恶和人的软点,观点精辟嘲讽辛辣,有以毒攻毒之效果。
8、恰尔德`哈罗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涉及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长诗,全诗共四章,贯穿着反对侵略、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作品容纳了广阔的社会思想内容。(1)长诗广泛地描写了各国人民在侵略者和专制暴君的奴役下屈辱悲惨的生活,愤怒的谴责了各种形式的暴政,并对人民的不幸予以深切的同情。(2)长诗反映了各国人民反抗暴政,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生活,诗人对人民正义的巨大力量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的斗争给予热烈的声援,作品不仅从正面描写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法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浓墨重彩地塑造了萨拉戈撒保卫战中女英雄奥古斯丁娜的形象;而且还回忆描写各国英雄的过去,与现实相对照,以此鼓励爱国人民起来推翻异国的暴虐的统治,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3)作品中还大量的描绘了未受黑暗的现实政治玷污的大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自由生活的坚定的信念。《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恰尔德•哈罗尔德,另一个是抒情主人公“我”,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恰尔德‘哈罗尔德
他是是英国贵族阶级的浪子和叛逆者,他厌倦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花天酒地的荒唐“文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满,怀着沉重的苦闷心情离开故土。在海外游历的过程中,他孤独、忧郁苦闷,悲观,无论对大自然的美还是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斗争都曾给他安慰,但已回到现实就都表现得十分冷漠、消极。他愤世嫉俗,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敢正视现实、干预生活,更不可能“与人民为伍”。他只是一个冥想者、观察者、思索者。他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又找不到社会出路的心理特征,这种“世纪病”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形象是以拜伦的漫游经历为依据虚幻出来的。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
抒情主人公“我”
他是是一个感情炽烈的观察家和评论家,思想敏锐,是非分明。“我”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评论,满腔热忱地支持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号召他们摆脱奴役、争取自由。抒情主人公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征。热情奔放富有反抗精神,反对暴政和民族压迫,热情讴歌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哈罗尔德与“我”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拜伦世界观中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随着故事的发展,哈罗尔德渐渐让位给抒情主人公,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发展,突出了主题。
9、堂璜形象
<堂.璜>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1665年的作品,借一个流行的西班牙传说揭露封建贵族的罪恶. <唐璜>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
英俊,骄傲,胆大,热情,玩世不恭但不忧郁,没有反抗进取精神。唐璜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然而他缺乏坚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起住诱惑,这使他也做出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可见这是个芸芸众生式的人物。他在作品里发挥连结功能的需要,便于串连长诗的场面和情节。从客观上看,比典型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其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由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性格,而向普通人自然人性的转化,表明艺术追求上的提升,对希腊文学精神的认同和延续,对清教徒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唐•璜》
思想内容:
1、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土耳其禁闱、俄罗斯宫廷及英国上流社会——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2、以英国社会为标本,讽刺它的各个方面。帝国屠杀恫吓世界,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权贵跋扈,政治家撒谎;绅士老爷高视阔步,街头神女风尘飘荡;无行文人变节,唯心主义横行。
3、对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流社会夫妇之间互相欺骗的现象进行揭露。
4、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
人物形象:
1《唐•璜》的主人公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不绝望、不忧郁。
2 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10、艾斯美拉达...
《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纵观14世纪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的精神独裁和禁欲主义,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克洛德作为社会的一员,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节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并且自以为是快乐的。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人的意识才觉醒了。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忍受着一种比死亡力量还要强大的苦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这可谓是大逆不道。但是副主教也是一个人,宗教的知识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要求,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爱。基于这种爱,他才念念不平,发出人性的呼喊:“究竟,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他的错。”
然而,正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它的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变形的。人要想得到解放,就必须消灭集中表现在他本身处境中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但是带着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没有这样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觉悟。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了对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他极力把这双重的憎恨搅合在一起,便自己成为一个无法解脱的疯狂的人。于是在他爱而不得中,他设置了一系列阴谋,劫持爱斯美拉达,诬陷她,直到把她送上绞刑架,处在“人性”与“神性”双重压迫下的克洛德,最终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网中毁灭了。雨果曾宣称:“人是生来善良、纯洁、公正和诚实的,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那是因为有人熄灭了他的火焰……”正是教会势力的“非人性”,才决定了克洛德的畸形可怕爱情观,才有了他为人性而丧失人性的追求。
一、爱斯美拉达的爱情观
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爱斯美拉达像所有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只要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爱斯美拉达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诗人被她的美貌和高尚所震撼,立刻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并希望能成为她名副其实的丈夫。但是爱斯美拉达为了她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平静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并告诉他,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救他的命,所以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时,爱斯美拉达宁死不从。当克洛德在监狱里为了获得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欺骗她说她所爱的弗比斯已经被他杀死,让她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并且许诺只要答应他的爱情,就可以将她从死刑判决中解救出去。爱斯美拉达的回答是“如果他已经死了,为什么你还劝我要活下去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达选择时,尽管这时候爱斯美拉达已经知道她所爱的人弗比斯还活着,她也找到了失散十五年的亲生母亲,她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的回答是:“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在小说中“丑”的化身的卡西莫多,是以爱斯美拉达的迫害者的身份,首次出现在爱斯美拉达的面前,他奉命在深夜去抢劫爱斯美拉达。当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着他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
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强烈爱心和感情。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爱斯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出来,但是,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雨果先生在小说的结尾通过死亡的方式终于跨越了这条鸿沟,我想那可能确实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二、弗比斯的爱情观
弗比斯是皇家卫队队长,长得又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马王子。聪明的弗比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有效资源,他选择了拥有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时又去追逐爱斯美拉达的美色。从他的身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社会的那些聪明的男人的身影,他们长袖善舞,“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
弗比斯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只爱恋爱斯美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爱斯美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并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平时很善于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天花乱坠,但一到关键时刻,爱情对他们来说便立刻变得一分不值,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懂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三、克洛德的爱情观
如果说弗比斯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伪君子,那么克洛德则是我们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恶魔。三十六岁的克洛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他从小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教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爬上了位高权重的位置。但是单调刻板不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能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这种本能欲望在极度的压抑下变得更加激烈和疯狂。当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冲决了宗教对他的长期压抑后,他的欲望本能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变得无法控制和收拾。
我们无法否认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真心诚意的,是热烈的,无可替代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放弃他所有的一切,连同他信奉了几十年的上帝。但是他的爱情也是极端自私的,他的爱情观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所以他先指使他的养子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爱斯美拉达,失败后,又刺杀情敌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当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救到巴黎圣母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他再利用权势和阴谋让爱斯美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对她的庇护,然后在一片追杀声中,用死亡作威胁,逼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爱情。
生活中无数因爱成恨,因爱成仇而产生的人间悲剧,基本上都因为有克洛德这种极端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丝毫不考虑对方意愿的根本不懂爱情的人物存在。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竭力鼓吹“爱是没有错”的爱情宣言时,就忍不住腹诽不止。因为个人觉得,无视被爱人意愿的,单方强加给对方的爱,不但是极端错误的,有时甚至是罪恶的。
四、格兰古瓦的爱情观
格兰古瓦是一个潦倒的诗人,就像在今天的社会,诗人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一样,在两百年前的巴黎,诗人也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不得不到流浪者人群聚集的乞丐王国里去求生存。遗憾的是一个诗人连当乞丐的技能测验也没有能够通过,结果被当成没有资格当乞丐的人而送上绞刑架。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法国人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
然而书生的可爱之处是有自知之明,当格兰古瓦的爱情被爱斯美拉达平静地拒绝后,他立刻就明智地放弃了。因为他感到惭愧,身为男人,在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劫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出面挽救,而他自己的生命,反而是靠了爱斯美拉达的怜悯才得到挽救,面对这样一位“女强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的男人,便不会再奢望什么爱情了。
所以格兰古瓦格在和爱斯美拉达结婚后,便自愿当起了挂名丈夫,每日里随着爱丝美拉达上街去卖艺。挂名夫妻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但最起码还有一个婚姻,并可以维持生存。
从格兰古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许多中国丈夫们的身影,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和自己没有爱情,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渴望怎样的爱情,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五、卡西莫多的爱情观
如果说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格兰古瓦们是不幸的,那么相对来说,卡西莫多则算得上悲惨了。卡西莫多是属于自身条件极差,但眼光又非常高的理想爱情主义的典型。卡西莫多由于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继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生命的大钟。可是,当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
面对爱斯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美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到爱斯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爱斯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少有可能存在卡西莫多这样丑陋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却很多,他们在面对他们心中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象时,也会像卡西莫多一样自卑和痛苦。所以,如果他们可以更加自信一些,或者更加调低一点他们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也许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