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时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盖在鸟笼上,他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来,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有疏格的笼子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其先,这小家伙只是在笼子的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的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腊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___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珍珠鸟》,《真爱》,长春出版社,1995)
3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
A.也 B.却 C.竟 D.就
32.第一自然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是:
A.珍珠鸟 B.朋友
C.温暖 D.真好
33.描写雏鸟对作者十分信赖的最典型细节是:
A.在其杯子上喝茶 B.在其稿纸上跳动
C.啄其笔尖和手背 D.在其肩上熟睡
34.对作者的感受,表述得最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B.没有信赖,就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C.信赖,常常可以创造出美好境界
D.人际之间的信赖都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中国民族的同一性不但远超过其他许多国家——94%的人口为汉族——并且作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虽然其间或分裂中断),至少可能已有两千年历史之久。更重要的是,在两千年中华帝国岁月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在绝大多数关心天下事的中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它认为——相当正确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艺术和文字,以及社会价值系统,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对__________尤其恩泽深重。像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不论有集体角度看,或从个人地位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无半点知识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觉。而中国周围的临近国家,也没有一国能对它造成丝毫的威胁;再加上中国发明了火药,更可高枕无忧,轻而易举将犯境的野蛮人拒之边外。于是中国人的优越感,更获得进一步的肯定,虽然这种心态,曾使得它在面对西方帝国的扩张时,一时措手不及。19世纪时,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变得再也明显不过——因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现为军事上的不如人。但是这种落后现象,事实上并非由于中国人迟疑不愿动手,不肯像当年日本在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一样,一下子跳入全面欧化的“现代化”大海中。因为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卫者——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废墟之上才能实现;只有经由社会革命,在同时也是打倒孔夫子系统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开。
(选自[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5.根据上下文,在中文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国家。
A.泰国 B.缅甸
C.马来西亚 D.日本
36.上述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的同一性和优越感反倒妨碍了现代化进程。
B.中国发明了火药,因此可以高枕无忧。
C.中国人的优越感在现代获得进一步肯定。
D.中国在两千年时间里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37.作者对古代中国是 “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一说表示:
A.模棱两可 B.部分赞同
C.批判地赞同 D.完全反对
38.按作者观点,中国现代化选择“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道路:
A.是出于历史的偶然 B.是出于历史的必然
C.与古典同一性无关 D.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
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现在总叫他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比劳力费心。
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而“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有人说:“我们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人!”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于是乎中国人失了_________,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这便是我的大恐惧。
(选自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9.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A.自我 B.地位
C.国粹 D.世界
40.此文的主旨是:
A.认为“中国人”这名目不会被消灭 B.恐惧中国人失掉自身
C.倡导新的“世界”眼光 D.如何从根本上保存国粹
41.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粹”多并不妨碍融入现代世界。
B.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
C.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
D.太特别,便难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
42.根据作者原意,中国人要在现在世界挣得地位,最重要的是:
A.小心保存国粹 B.具有进步意识
C.保持恐惧心理 D.善于追求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