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65.6万考生确认报名参加2012年研招,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是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长幅度无疑让人震惊。
如今,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走进大学校园,不难看到备考的学生们一个个行色匆匆,疲惫不堪。为了考研,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逃课上辅导班,熬夜复习,省吃俭用买参考书、辅导书。然而,有多少人是奔着“研究”而去?研究生现状又如何?记者走访省城多所高校进行调查。
调查一:过半考研者不为学业为就业
“现在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不如一边读研,一边找,可以增加点砝码。”被问及考研目的时,省城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小何坦言,在大三之前从来没有考研的念头,马上要毕业了,才发现想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不是一般的难。在无数次碰壁之后,他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打起了考研的主意,“学校里像我一样匆忙决定考研的不在少数,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小何说。
“不考研行吗?现在进中学当老师都要研究生学历。”一位考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之所以考研,完全是被就业“门槛”太高的现实所逼。记者走访省城多所高校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读研并不是为了学业上的探索,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换言之,如果就业的压力不是那么大,或是本科期间就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一些同学就不会选择考研。
事实上,因为研究生的持续扩招,近年,硕士博士已经基本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本科毕业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就业竞争力一年不如一年。国家机关、高校、国企、知名外企招聘门槛抬高,对学历要求严格已是常态,而这种态势仍有蔓延的趋势。
调查二:研究生为积累社会经验而逃课
研究生本是对感兴趣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钻研、拓展视野的阶段。然而,由于就业的压力,从一开始,他们就抱着“就业缓冲”的想法,“研究”自然大打折扣。
12月1日上午,省城某高校研一学生政治课堂上,老师兴致勃勃地分析着当今的政治局势,下面的学生却“兴致不佳”,有玩手机的,有睡觉的,还有中途开溜的,最后到下课时,本该有100余名学生一起上课的教室里,剩下不到70个人。
记者走访省城多所高校发现,逃课现象在研究生中非常普遍,尤其像政治这类公共课。行政管理专业的研二学生张可已经像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地兼职工作了。“传统的公共课,例如政治、英语,多数还是老师讲,学生记的老套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同学在下面低着头匆匆记录,与读本科时并无两样。专业课也逃,因为专业课课程设置和本科大量重复,没有拉开差距,连课程的名称都差不多。本科学的是×××,研究生阶段改为×××研究,虽然后面加了"研究",内容没有多少差别,只不过细化了些。如果授课的老师还是本科时候的老师,他的那些观点早就在不同场合听了许多遍。而且,授课内容陈旧、老化,跟社会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张可说。
课程听起来乏味,收获甚少使得逃课的同学越来越多。研究生各忙各的,“出国派”时间用在考英语上;“实践派”整天忙着兼职打工,既锻炼实践能力,又解决生活费用;少数立志搞学术研究的同学,精力也没放在课堂上,而是转移到了图书馆。
调查三:导师为求私利 疏于指导学生
“我们导师同时带十几个研究生,怎么能保证对每个人都认真负责呢?况且,导师都忙于自己的项目,用在我们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省城某高校研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和他一样考上研究生的个别同学,导师稍有一些名气,经常不是在这里讲学,就是在那里指导,还要为产品推介,忙得不亦乐乎。“导师忙,客观上造成搞研究、指导学生的精力与时间被大大挤占,高校不断出现的论文造假现象也就不足为奇。我们这些文科研究生一年都难得见导师几面。”今年硕士刚毕业的周华告诉记者,当初选导师的时候,他的导师就一直在忙一个项目,一直到第二年年初才第一次见到导师。“有的导师就几乎不跟学生当面交流,都是通过MSN或电子邮件联系,而这短暂的联系几乎很少涉及学生的论文。”周华说。
有的是无暇顾及,还有的却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廉价劳动力。采访中,有学生反映,导师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潜规则在无形中吞噬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很多学生不得不花去大量时间帮导师做项目,以便毕业论文答辩时能够顺利毕业。更有甚者,帮导师做项目的时间已超过了总学习时间的一半。而剩下不足一半的时间,又被用于实习、找工作。研究生的学位证书只是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水平的提高。
分析:研究生难“研究深”
本应潜心探索研究之路的研究生们纷纷为“前程”奔波,而导师们也没有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研究生们自然很难研究“深”。
山大文学院的一位硕导认为,学生能否认真做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顶尖学校与一般学校的区别。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以后更多的是从事学术工作,学术热情相对高一些。但越往地方走,学生们知道自己搞不了学术,便只能奔着就业。这也是一种两难,在读的研究生普遍定位“能找个好工作就行”。
北大、清华、中科大,作为国内顶尖的三所高校,其研究生课程的安排体现出了其作为一流名校的素质,研究氛围也很浓。一位北大的硕士研究生沈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生学习上的难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本科阶段。通常情况下,为了完成一个很普通的课堂交流报告,他常常需要花上整个周末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种高强度的学术任务已经从时间上不允许他进行课外实习了,更别说兼职工作。
讲授心理学的赵教授认为,研究生为前程逃课并没有错,因为学校在招生时就没有明确,所培养的研究生将来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到底是研究型还是实践型,不清楚这一点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很多专业设置了太多的必修课,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做研究,也不能踏踏实实做相应的实习。结果,研究和实践两不靠。赵教授认为,应该把研究型和实践型的培养计划加以区别,由此而定的学制和侧重点也就不同了,会更有针对性。
相关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