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数读】
编者按
又是一年考研季,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又开始了。今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的结构特点又折射出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哪些新情况?日前,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本期我们共同关注——
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38万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上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上涨,达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据统计,2018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增幅达到11.5%,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超过一半,占54.7%;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86.5%,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13.5%。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报名中应届生与往届生人数均不断增长,受非全日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职求学大军。
从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招生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来看,2018年报名较多的专业为金融硕士、会计、行政管理、法律(非法学)、企业管理、护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教育学、设计学。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07年仅占到48%,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55%,提升近7个百分点。女生渐成考研群体主流。
近年来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报名人数不断上涨,而相应的招生计划增幅稳定,导致分数线不断上涨。工学类专业由于招生体量大,考生报考热度的转移,分数线不断下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等专业学位分数线,从2013年的155分上涨至2017年的170分。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类专业录取分数线近几年持续下降,2013年295分,到2017年下降至265分,下降30分。单科满分小于100,分数线从40分下降至35分。
在考生考研动机方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日前发起的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作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
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招生出现缺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研究生招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招生考试领域的综合改革,而招生结构多元发展是提高人才选拔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在招生考试上,非全日制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全国研究生招生形势发生变化。在专业类型发展上,我国已逐步实现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
2017年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轨招生第一年,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非全日制学费昂贵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专业热度分化严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超额完成,而工程类硕士招生出现较大空缺。
“双一流”高校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差距较大,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仅完成60%左右。名校由于录取难度导致大量非全日制招生缺额,普通高校同样面临招生困难。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30名,拟录取68名,完成30%。
另外,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的考生支持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认为该政策体现公平正义。另外,从调查来看超过半数考生在支持该政策的同时,认为应该分开划线录取。
对于是否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52%考生选择“不接受”。不愿意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比例为67%,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和学习时间也是导致考生存在顾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到59%、55%。对于社会及招生单位来讲,积极调整相关人才政策、完善培养制度,才能更快缓解非全日制招生困境。
目前,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显著特点是院校及专业选择分布不均,工商管理、会计、公共管理、金融等专业是考生首选专业。相比之下,工程类硕士专业招生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多个专业零录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全日制招生中被进一步放大。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全日制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情况。另外,从报名热度上看,工程类专业报名在逐年减少,向经济管理类专业转移。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在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录取的基础上,各高校都不同程度调减了2018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其中工程类专业遭大面积缩减,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渐趋理性。
近5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279617人,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与2011年156295人相比,增幅达到79%。与此同时,学术型硕士不断调减招生计划,2016年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为310195人,与2011年相比减少5%。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专业硕士的调查显示,近6成考生计划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
在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的同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基本维持6%左右的增幅。
从硕士研究生各学科招生情况来看,工学招生所占比重最大,占比34.4%,其次是管理学占比13.7%、医学占比11.7%。2016年仅有历史学招生规模下降,降幅为0.69%,其他学科均保持增长。
受就业形势影响,医学专业本科升学率远高于非医学类院校,中国医科大学等医学类院校本科升学率接近50%。医学学科招生规模也不断增长,2016年达到6.9万人,占比11.7%,较2010年招生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
2016年教育学共招生3.61万人,比2015年增加2502人,增幅为7.45%。教育学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与女生读研人数持续上涨关系密切。中国教育在线考研志愿信息采集系统显示,在女生报考的研究生专业中,学前教育学、学科教学(英语)、教育学(专业学位)均排在前十位。
工学招生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长,2016年招生规模20.3万人,占招生总数34.4%。从研究生招生专业数量上来看,工学招生专业近200个,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量近30%。
近几年管理学专业报考人数在迅速增长,但招生增幅较小,2016年招生8万人,仅比2015年增长1.5%,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难度。
从2016年招生数据看,北京招生规模为9.96万人,占比15.1%;江苏招生规模5.29万人,占比8.0%;上海招生规模4.85万人,占比7.4%。北京、上海、江苏三地总数占比超30%。上述地区多数高校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双一流”建设一定程度对高校招生产生影响,郑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明显增加了2018年招生计划。其中郑州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6600名研究生,比上年增长34.7%。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连续两年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包括2016年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和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
在2017年拟新增学位授权审核中,31个省市公示的推荐名单显示,共拟新增近3800个博硕学位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近1400个,占总推荐数的比例为36.43%,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30个,占比24.11%。从新增博硕学位授权点较多的学科来看,排在首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拟新增154个,其次是数学91个,药学89个。
目前,全国366所推免资格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辽宁、上海等地区。而河南、山东这些生源大省占比仅有2.7%、4.6%。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观察近年来高校接收推免生数量,部分名校推免生招收比例已经接近或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0%。
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的一项关于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调查显示,86%的考生认为,推免高校扩容至366所会影响研究生统考生选择机会。67%的考生认为,推免会成为名校研究生录取的趋势。
普通高校毕业生读研意愿更强
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较2015年增加71万人,增幅9%。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成为许多学生会选择的路径。根据我们的统计,部属高校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国内升学比例超过30%,其中约20%的高校国内升学比例在40%以上。
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的考研人群调查,从不同维度揭示了这一人群的特点。
从性别分布上看,女生占考研报名群体的大多数,超过6成,这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女生占比逐年提高一致。
从就读院校性质上看,非“双一流”高校占比超过8成,一方面跟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总量有关,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读研意愿更强。从数据上来看,超过半数读研是为了改变学校背景出身。
从选择报考专业上来看,就业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本科就读专业,第三是兴趣爱好。显示出考研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比较理性。
在选择学校因素上,地理位置是考生首选因素,其次是学校知名度,第三是专业因素及录取难易程度。可见,更多考生将读研院校所在地作为毕业后就业所在地,首先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这种现象同时体现在高校招生上,部分在西部及非一线城市“双一流”高校,招生情况往往不如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同类高校甚至普通高校。
今年“双一流”公布时间早于研究生报名时间,但从研究生报名上来看,受“双一流”政策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有超过半数在选择院校及专业没有影响。可见“双一流”政策对于高校招生还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预计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社会人才政策的调整,“双一流”对于考生选择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
(作者:陈福宽、高玉伟 单位:中国教育在线)
相关推荐:
2018年考研答案 ※ 2018年考研真题 ※ 考研万题库估分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