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报名资格与考试竞争态势的影响
《通知》中并未涉及报名资格问题。教育部每年下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会对下一年度的报名资格做出规定,但相关规定最近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根据《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省招生考试人员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但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则有差异:
第一,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也就是说,这几类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有工作年限的要求。
第二,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第三,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第四,报名参加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五项要求中的一项: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通知》没有关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考试资格的任何规定,但《通知》写明:“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近期,全国各招生单位陆续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体现了《通知》的这一要求。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历年清一色的全日制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指标之外,第一次列出了非全日制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指标。结合《规定》和《通知》进行分析,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两点推论:
第一,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可报考范围得以扩大。在《通知》下发前,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但从2017年开始,应届本科毕业生只有七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不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的范围比以往扩大了许多。除以上七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外,可以报考其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人数将大幅度提高,竞争要比以往激烈许多。
第二,在职人员的可报考范围理论上没有变化,但实际上趋于相对缩小。原有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即允许在职人员报考,也存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因此《通知》下发后,在职人员可报考的范围在理论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由于在职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其应试能力逐年下降,并且还要边工作边备考,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分散使用,在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参加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在职人员将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在职人员会选择尽可能避开与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直接竞争,这导致在职人员实际可报考范围的相对缩小。当然这种影响将因人而异,对本科毕业时间较短,或者对自己应试能力比较自信的在职人员的影响要小一些,对大学毕业时间较长或对自己应试能力相对缺乏自信的在职人员的影响要大一些。后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会倾向于报考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能参与的七个专业学位领域。
另外,考虑到“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的报考人群的相对固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将成为在职人员报考最为热门的五个专业硕士领域。从考试科目来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游管理这四个专业学位实施的是管理类联考,只考英语和管理能力综合两门,而管理能力综合侧重考察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数理计算、逻辑推理及写作能力,不涉及任何学科的专业知识,对那些从事专业工作多年,希望在管理能力和工作职位上有所提升的在职人员更加具有吸引力。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今后是否也会纳入管理类联考范围,仍待观察。
四、对学费的影响
《通知》中规定:“相关投入机制、奖助和收费等政策按《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执行。”在财教〔2013〕19号文中关于收费的相关规定有二:
一是“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研究生学费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并与本专科生学费标准及已收费研究生学费标准相衔接。原则上,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目前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二是“加强研究生教育收费管理。研究生教育收费实行属地管理,具体标准由高等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经省级价格、财政部门审核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备案。研究生学费按学年收取,不得提前预收。”在具体分析《通知》对研究生学费可能的影响之前,还需要指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尽管实行收费制度,但并不是完全自费,研究生的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教育部所属高校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地方高校则由省及省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拨付。但财政拨款只跟全日制招生指标挂钩,非全日制的没有政府拨款。以部属高校为例,招生单位每招收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央财政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每年给学校拨款22000元。如果招生单位确定的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那么每招收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就可以获得60000元(学制两年),或者90000万元(学制三年)的收入。这个数字也可以大致认为就是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成本。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单位就只有学费收入,没有政府拨款收入。综合以上三条和今年的具体情况,对《通知》会带来的学费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费不会受到影响。招生单位每招收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央财政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每年给学校拨款22000元。如果招生单位确定的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那么每招收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就可以获得60000元(学制两年),或者90000万元(学制三年)的收入。所以招生单位不仅有学费收入,还会有政府拨款收入,所以招生单位根据研究生培养成本,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费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2017年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较低的一年。由于《通知》的下发时间是9月14日,而研究生报名10月10日开始,各招生单位在报名开始前必须公布招生简章,招生简章中必须明确收费标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部分招生单位因完不成规定的收费报批程序,出于不违规的考虑,其公布的专业学位学费标准是参考“原则上,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0000元。”确定的。即使有的单位确定的标准高一点,也高不了多少。但这样的收费标准与一个研究生的培养成本相比,相差太远,因此可以肯定:2017年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较低的一年。当然,有些类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如MBA,各招生单位在以前年份已经完成了收费的报批程序,2017年的学费标准会参照上一年度确定。
第三,2018年以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必然提高。由于2017年确定的专业学位学费标准低于其培养成本太多,各招生单位实际上将“赔本”对2017级招收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各招生单位随后必然会上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并在2018年招生简章发布前完成规定的报批程序。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有政府拨款,各单位对其收费标准可能不做调整,即使调整,幅度也不会太大,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收费标准肯定会进行较大幅度的上调。
综上所述,《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告诉了大家以下重要信息: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要学术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获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偏见,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的提升指日可待。
二、在职人员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竞争压力增大,《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除明确规定的七种非全日制专业外的其他专业,也就是说与在职人员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在职人员,现在又增加了应届毕业生,但是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来说,管理类专业对于从业多年的工作人员比较有优势的。
三、 2017年将是学费较低的一年,今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费会大幅上调。 招生单位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不仅有学费收入,还会有政府拨款,学费和政府拨款被认作是研究生培养成本。但是招生单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有学费收入,并没有政府拨款费用。因此,招生单位有可能会因为培养成本问题而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学费上调。
因此,10月10号开始2017年考研正式报名,想要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在职人员一定要抓住机遇,赶快报考!
编辑推荐:
· | 2022考研复试联系导师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 04-28 |
· | 2022年考研复试面试回答提问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复试怎么缓解缓解焦虑心态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诀窍介绍 | 04-27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如何准备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常见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复试的四个细节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准备:与导师及时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复试面试的综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