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针对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北京市劳动局合作,又开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技术教育专业(以下简称自学考试高职专业),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与服务、装饰艺术和饭店管理等12个专业。参加自学考试高职专业考试的考生,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参加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且考试合格的,可以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的技能资格证书,即高职双证书。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实现了与资格证书的挂钩,累计有4.2万余名考生参加学习。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自考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一种补偿。九十年代,大量高考落榜生要上学,自考又承担起高等教育学历补充的责任,自考专业的不断发展,使这部分学生有机会学习喜欢的专业,接受系统的专、本科学习,拿到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学历。
通过自考,无数高考落榜生再次振作,重拾信心。通过自考,他们证明自己一样可以出类拔萃。胡琦说,18岁那年,因高考英语失利,不幸败走麦城,他带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和父母亲的千叮万嘱来到北京,参加自考。5年后,他靠着自考打下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航软件学院研究生。
自考生刘旭从自考专科学到本科,成功考研,不久前成了人民大学一名博士生。
酷爱古诗词的尽心,从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起,现在博士都毕业了。
创新 自考专业多种模式发展
北京自考专业现在有了更多创新。北京自考已有双证书、订单式、衔接式和国际间合作办考四种类型,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0年至今,北京自考开考专业加快了将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步伐,注重与国际教育接轨。与交通运输协会开考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与北京地铁公司合作开考地铁通信系统、地铁供用电技术、地铁电动客车技术、地铁运输与管理专业,为北京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订单培养人才。在北京每条地铁线和快速行驶的列车上,不乏自考生的身影。
北京市自考办原考籍科老师刘保春回忆,自考最早的专业考试计划虽以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为参照,但已有为社会服务的特色。北京自学考试及时发挥灵活的优势,开考了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而这个专业在当时任何一所高校中都没有。
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开考当年就有2.3万人踊跃报考,是八十年代最火、最具代表性的专业。几年间,北京有近10万名干部参加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学习。当时密云县有12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通过党政干部基础科的学习取得了高等教育学历。
调整 适时关停并转专业
自考生王卫华终身难忘那场只有3个人的考试,那是中医专业关闭前的最后一次收尾考试,也是市自考办特意为他们加考的一次考试。
北京自考,从创建之初,完全参照普通高校专业计划设置专业,到不断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到多种模式发展。30年来,她应时而生,应时而改,应时而进,已累计关停70余个专业,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特点使它得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设置和调整专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增多,自考当年为补学历的老一代考生开考的某些专业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型专业关停。九十代中后期,北京自考陆续关停农学、果树、蔬菜、统计、工业经济、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关停原因一方面是部分领域不再需要自考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有些专业不太适合自学。明年起,北京自考档案学等8个专业不再接受新生注册。
1990年,辉煌一时的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退出自考历史舞台,但这个专业并没有真的关停,它华丽转身为新时期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30年来,像这样的专业在北京自考中还有不少。如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专业调整为工商企业管理。同时,北京自考专业根据学科发展,不断修订考试计划,更适合考生学习。1990年时就对中文等18个专业考试计划进行修订,对专业课、文化课进行调整,增开一些新课程。还在专科段和本科段各设置一门非限制性选修课任考生选择。
现在,北京自考专业建设早已进入动态管理模式,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调整与关闭专业。展望北京自考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将在今后发展中继续得以坚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