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的独特优势在于它主动适应社会,能够比较及时地根据经济建设及部门、行业对培养人才的特定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教育部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审批权下放,这正顺应了自考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自学考试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可能是更加适应特定人群的“小专业”集合,取代过去大量考生选择少数几个专业的分布结构。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精心设计课程、建立评估机制至关重要。
“离创业梦又近了一步。”这个夏天,对于在江苏省某动画设计公司工作的倪祁来说,意义非凡。不久前,他刚刚完成了南京艺术学院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最后一门自考科目。
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美术出身的倪祁不仅接触到了国外游戏设计的顶尖理念,还了解到了游戏设计从策划、编程,到做引擎的整个环节。对于自己选择了游戏艺术设计这个紧跟市场潮流的自考专业,他感到庆幸。
不过,倪祁并不知道,南京艺术学院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是江苏省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审批权下放试点省份后的新增专业。日后,将有更多自考生有机会选择与市场衔接更加紧密的专业——今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发布,宣布教育部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审批权全面下放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被业界形容为推动自考改革的重要动作。
专业审批权“松绑”的同时,一个绕不过去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时代变了,自考怎么变?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自考之变
教育部将自考专科专业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这项审批权下放的背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的自考之变。
“自考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普通高校提供不了足够的教育资源,考大学也很难。”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处处长汤幼龙说。
但是,改革开放之初,随着中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人们的学习愿望也很强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着手组织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这项考试制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学考试开设初期,大受考生欢迎。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考生入学渠道更加多元,全国自学考试风光不再。
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1156.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0.5万人。而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66.3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42万人。
这种下滑的趋势在各地也表现明显。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03年最高峰的时候,每年有25万人参加北京教育考试院组织的自学考试,年考科次近80万次;而今年,参加北京自学考试的人数已经下降到6万人,年考科次也滑落到20万次。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主任贠新说:“自学考试在北京经历了从发展到辉煌,再到直线下降进入低谷的发展过程。”
不过,在贠新看来,“这是时代的进步”。
对此,汤幼龙表示赞同。他分析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非常丰富,有的专业输送的人才可以满足行业需要,就不需要采用行业与自考委合作的形式来培养人才了。比如,现在很热门的铁路运输专业,苏州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了,东南大学也有与之相近的交通工程专业,南京林业大学则有交通运输专业。近年来,江苏也停考了部分与部门和行业合作开办的专科专业,比如监狱系统委托开办的监所管理专业,交通运输系统委托开办的汽车车辆专业。可见,需要学习的人并未减少,只是不一定选择自学考试这种形式了。
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种类不断多元,信息化学习技术不断进步,也对自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是否意味着自学考试已经没有市场?
其实,对于自考等继续教育方式,社会上早就有各种各样的质疑。一种声音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教育类型可有可无,应自生自灭。不过,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赖立看来,自学考试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学习愿望。“有人说,随着‘慕课’的兴起、新的学习方式与成绩认证方式的出现,自考可以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在当前,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自考等继续教育方式仍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对此,贠新表示:“自学考试是一种灵活、开放、多样,花钱少、质量高、效益好的办学形式,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前,更需要关注考生规模和组考科次数量变化的背后,学生来源及自考定位发生的明显变化——这是很多业界人士的看法。
比如,在江苏,有些省辖市和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本身很高,但是这些城市涌入的外来人口,对自考产生了新需求。“现在,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地,自考报名人数每年都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很多考生都是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提升知识素养的愿望非常强烈,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积极引导,这部分人群成为了自考的主力。”汤幼龙说。
北京的情况则又有不同:10年前,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大多是外地学生,希望通过获得自考文凭,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现在,北京参加自考的学生70%是本地学生,他们参加自考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多学一门技能,以便能够换工作。
无论是何种变化,自考都显现出这样一种特点:要想保持生命力,专业设置一定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自考的独特优势在于它主动适应社会,能够比较及时地根据经济建设及部门、行业对培养人才的特定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汤幼龙说,“自学考试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它的专业设置也应更加本地化。而且,每个省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不同,当地最了解本地的人才需求。”
因此,一些业界人士表示,教育部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让各省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报考人数来决定专业设置,这正是顺应了自考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自考领域最该放的权给放了下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