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模拟试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2.D3.D4.D5.A6.A7.C8.C9.A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C4.ABC5.BCD6.ABD7.ABCD8.ACD9.AB10.ACD
三、辨析题
1. 正确。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
2.错误。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
3.(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命题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问答题
1.(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属于质变。二者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
3.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4.第一,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第二,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有效配置。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五、材料分析题
要求同学们通过上述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材料认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论述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该采取的对策。
要求同学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