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1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谈判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3.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15.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
A.坚持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自我批评
16.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自由职业者
C.一个独立的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7.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时,指出发展问题是( )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东南问题
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
A.国际社会
B.台湾当局
C.台湾人民
D.综合国力的增强
19.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B.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各国之间的领土纠纷
2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民主法制
C.坚持和谐社会
D.坚持科学发展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科学发展
25.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6.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构建和谐社会
D.建设富裕国家
27.江泽民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D.依法治国
29.政治体制,是指( )
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
D.国家的法律制度
3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 )
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1.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合作制
32.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
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
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C.理顺产权
D.明确所有制结构
33.(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A.国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
34.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 )
A.基本国策
B.权宜之计
C.长期的方针
D.发展战略
35.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 )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6.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 )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3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国家公职人员
C.法律体系
D.政府机构
3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 )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互爱
D.人民民主
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
A.市场
B.政府
C.政策
D.法律
40.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 )
A.诚信守法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
D.民主法制建设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
4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4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
A.加强党的领导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保障人民各种权利
44.对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坚持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6.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47.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48.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A.不能确定其属性
B.属于合作经济
C.属于公有制经济
D.属于私有制经济
49.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50.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B.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5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5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
A.经济发展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生产发展方式
D.生产运作方式
53.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 )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54.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 )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B.“两个大局”的思想
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5.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体是( )
A.对外经济关系
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
D.对外军事关系
56.首先全面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57.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 )
A.分三步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B.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开发大西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58.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 )
A.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
B.工业、农业、邮电通讯和国防的现代化
C.工业、农业、国防和教育科技的现代化
D.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59.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
A.军事实力
B.文化实力
C.自主创新能力
D.政治影响力
6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