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16、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2)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3)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科学发展(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民主法治(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坚持在党有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P202--203
18、 为什么说中国要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⑵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⑸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铸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19、党的十六大关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⑵不断提高驾御市场经济的能力;⑶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⑷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⑸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0、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⑴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⑵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⑶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⑷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⑴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⑵它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⑶它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⑷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22.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3.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24.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5.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答: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