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冲刺题 |
第 4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27.孟尝君就国于薛。
就国:
28.期山东为三处。
期:
29.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精:
30.病偻,隆然伏行。
偻:
31.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
32.泣孤舟之嫠妇。
嫠妇:
33.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至矣:
34.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
速:
35.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踟蹰: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手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A.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B.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自己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有何用意?
C.试用四个字概括作者在这段话中所要提倡的观点?
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缋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A.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B.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C.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
3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天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A.这段文字选自哪一篇文章?作者是谁2B.文中“爱尔克的灯”象征什么?
C-文中“我的心灵的灯”象征什么?
39.阅读《陌上桑》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钧。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A.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写到的内容主要有哪几方面?
B.这段话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罗敷的外貌的c.这段话表现了当时怎样的民间风情?
40.阅读《苦恼》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人……二十个戈比!”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嘬得啧啧的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可是他顾不得讲价了。
A.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B.为什么说“不公道”?
C.这些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一种情景?
五.作文题(30分)
41.以《孤独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