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简答题 |
第 2 页:参考答案 |
简答题:
1、契诃夫的《苦恼》中姚纳的苦恼是什么?小母马有何作用?
2、鲁讯《灯下漫笔》的一、两部分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梁启超《论毅力》是针对什么情况写的?
6、李大钊在《“今”》中所举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对表达作者观点有何助益?
7、培根的《论学问》分别讲了哪两个问题?
8、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为什么叫“后叙”?
9、柳宗元所写的“西山”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什么?
10、《文与可画谷偃竹记》阐述了哪两个文艺主张?
11、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北京秋天的“色”和“味”分别是什么?
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为什么要写姐姐?
13、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是什么?点题的句子是什么?
14、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用的是谁的典故?
15、李商隐《无题》诗抒情的特点是什么?
16、郭沫若的《炉中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无形的手掌”指什么?
18、高尔基《鹰之歌》中的“鹰”、“蛇”象征什么?
19、李煜《虞美人》的主题是什么?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反映了哪些人的共同感受?
21、辛弃疾《摸鱼儿》的主题是什么?
22、九斤老太的口头禅说明了什么?
23、老舍《断魂枪》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展开的背景是什么?
24、《米龙老爹》中一、三人称交互为用的特点有何表达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