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进行系统化和完整化,而且通过复习可以训练和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如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这里特别强调复习对解题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掌握复习的艺术,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复习对于自学考试同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复习的基本形式
复习的形式很多,依据复习内容的量,我们把复习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经常性复习、单元复习和总复习。
所谓经常性复习,即随着对新知识的学习,经常地、不断地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内容的量最小。不少同学自感时间紧迫,往往忽视这种复习,这是不明智的。没有经常性的复习,我们的学习就会像“黑熊掰玉米-边掰边丢”所剩无几。经常性复习可能分为两种类型:学新前复习和学新后复习。学新前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这种复习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强化记忆。人们记忆的一般规律是,“1、3、7、15……”即当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记住,但3天后就可能忘记;第3天及时复习,就可以记忆7天;第7天再及时复习就可以记忆15天……可以看出,及时复习可以使记忆保持时间倍增,这是很“经济的”。第二,从已知到未知。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关系,且作为学科也必须充分考虑学习的一般规律,如从简到繁,从已知到未知等。所以在学新知识前复习,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这样一则便于学懂新的知识,二则也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便于掌握知识体系。
学新的知识后的复习是及时复习,也就是把刚刚所学的某一部分新知识紧接着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往往被一些同学忽视,甚至不少同学一直学到疲惫不堪,连眼睛也睁不开了,一推书就离去,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学习新知识时人们主要注意的是局部,即直接触及到某一概念、观点、定理、公式,不去有意记忆,也较少地顾及知识间的联系。所以新学的知识这时是很零碎的,且在大脑中仅有瞬间连接,很容易遗忘。因此,即时复习,延长连接时间,顾及一下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学新后的复习,一般采用默默回顾式,俗说“放电影”,即可以半闭目,半看书,回忆重要概念、观点、定理的表述,公式的表示,回忆这一部分知识是从哪里谈起的,分了哪几个层次、部分,得出了什么结论。学新后利用几分钟时间“放电影”,对新知识的掌握大有裨益,大家应逐渐养成习惯。
所谓单元复习也叫阶段性复习,是对于相对独立、完整的一部分内容的复习。这种复习内容的量比较大。单元复习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找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并深刻地理解,认真记忆;二是理出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出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任务难度较大,需要反复看书,认真琢磨,一点点地理。是否理出了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是否能绘制出单元知识结构图或表。
单元复习是在完成这么两项主要任务后,应做些练习题,如课本上设计的单元练习,或自学指导书上按单元设计的练习题,以检查自己对本单元内容掌握的程度。发现不懂的问题,再回头看课本或自学指导书,并力争将问题解决,不留“后遗症”。
所谓总复习是对一个学科全部内容的复习。总复习内容量大,对内容掌握的深度、熟练程度要求高,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有一系列的、高效的方式、方法、技能和技巧。以下所谈的内容都是针对总复习的。
二、总复习的基本阶段和内容
为了使总复习忙而不乱,扎实有效,必须把总复习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良现象。
总复习一般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对基础知识复习即把一个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基本的概念、观点、原理、事实、定理、公式都拉出来,进行全面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记忆,并切实注意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是总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部分内容复习不好,不仅后边的阶段不好进行,也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因为,就现实的考试而言,不管考题的情境如何设置,考试都主要考基础知识。希望大家有扎扎实实的态度,千万不要猜题,务必全面地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和主要的是重温单元复习,若在单元复习中曾整理出较好的书面资料,这时就会感到大有用场,总复习也会较为省力。其次,再将各单元知识相联系。
第二阶段是解题能力训练阶段。在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后,现在主要是做练习题。这时所做的题不再是针对单元复习设计的题,而都是综合题,即一套套的学科考试模拟题。做题既要重视量,更要重视质。没有一定的量,解题的熟练程度不够;不重视质,做过去就了事,为做而做,是要不得的。因为做题训练的目的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化理解,也是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哪些漏、缺、模糊的地方。所以,对做过的题一定要认真地检查、核对,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该补的补,该改的改,这样才能有进步和提高。
第三阶段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次上的复习,这一阶段要求就高了,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自学考试对这方面重视还不够,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测试应逐步增强。要求大家切实把握住本学科中最有价值的知识一一能给人以智慧,能增强人能力的知识,即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文科来说就是观点、原理;对于理科来说就是定理、公式。在进一步确定哪些知识是要求我们会运用的这一问题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考虑知识在本学科的地位。一般来讲,测试考生的主要是一科学科中最为基本的、普遍的、常用的知识。二是考虑实际、即现实生活、工作中大家正在议论、关注的问题。因为测试也主要选择大众化的问题、或叫热点问题,不会让大家解决那些偶尔才出现、发生的,仅个别或少数人了解的问题。这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抓出本学科最基本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同社会的热点问题、常出现的问题、常发生的事情相联系。联系时要注意:第一,说清楚实际问题是什么。联系时要注意:第一,说清楚实际问题是什么;第二,摆出基础理论知识;第三,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并将其分条列之。
三、总复习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清楚了总复习的阶段和内容,实际上主要是清楚了总复习的要求和任务。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完成好任务,关键取决于高效的方法、技巧。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觉的以下的做法比较好: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可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第一,计算自己拥有的总复习的时间,不要算得太紧,要留有事实上的余地;第二,各部分、各类型的知识自己掌握如何,哪里需要的时间较多些,哪里可以少些;第三,把总复习时间向各阶段、各部分分配。
2、基础知识复习抓住“两线两点”。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总复习中最为重要阶段和部分,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有效的方式是抓住“两线两点”。“两线”即纵向知识线索和横向知识线索。纵向的知识线索即包括知识结构,又包括知识要点。复习时要先抓出知识结构,绘制出总的知识结构图,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以结构带出知识要点。横向知识线索主要是把前后相似、易混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区别,以便于对知识点准确地把握。“两点”即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即包括全学科的重点难点,也包括各单元、章、节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全学科的重点一定要掌握好,从现实的考试看,只要把全学科的重点掌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解题能力训练由易到难。总复习时边看书边做题,通过做题增强解题能力。做题时就先从简单的题型开始,如先做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这些题型主要是检测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不大,一般都能做好。这样一则促进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则自己有成就感,能受到鼓舞,以满怀信心地再去作较为复杂的理解性的题和运用性的题。
4、掌握高效复习的若干技巧。除了以上的方式、方法外,以下做法更是高效复习的技巧。
第一,看、读、说、写结合。看书可默读,也可边看边放声朗读,或自言自语,或给同学、同事等说,或边说边写。读、说都是用声音来增强刺激,有利于促进记忆。说、写时人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所以,看、读、说、写结合,能使记忆更为牢固、深刻,也训练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二、框架结构回忆。框架结构即上面所说的知识结构图,对绘制出来的不论是一章的或一单元的或更大范围的知识结构图,看过几遍以后,有意识地不看,自己慢慢回忆这一结构,即让知识结构图在大脑再现。若能较为准确、清晰地再现出一门课的知识结构图、这时,对该门课已从宏观上即体系上有较好地把握。然后,对这一结构图不断地丰富内容,使其越来越庞大,这样,一门学科的知识就基本掌握起来了。
第三,同类问题一起处理。在经过纵向、横向复习,做了一些模拟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为了增加复习的兴趣,可以打破原来的复习方式、方法,把同类型的知识如概念或公式,同种能力要求的问题如计算或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集中起来一起处理。这样既可避免同类知识的混淆,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或计算能力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