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精读部分
《草木篇》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著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等。本篇是咏物言志散文诗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整组诗构成了一种真诚热烈的基调,在它的衬映下,诗人那强烈的善恶之心,对于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正是这一点,赋予了这组诗一种动人的力量。它不但是诗人对世事的坦率的描述,而且正像组诗的题记中引用的白居易诗所暗示的,更是他如何面对这世事的真诚的告白。
2.简析本篇中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等物像的象征寓意。
白杨象征了孤傲不屈、不为暴掌象征正直顽强、宠辱不惊的品格;梅花则是心怀崇高的理想或纯洁的爱情,不取媚于时的脱俗高洁的品格;藤象征那种为了私利而不顾一切,寄生于他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毒菌象征那种居心叵测,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迷惑和毒害他人的鬼蜮行为。
《有赠》
作者:曾卓,原名曾庆冠,七月诗派成员之一。著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曾卓抒情诗选》等。
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有赠》是赠给一位女性的诗。诗歌以饱含激情的语调,借对一位女性的深情倾诉,形象地抒写了对历尽苦难之后的人间温情的真切感受,赞美了给受难者带来巨大精神慰藉和生活勇气的宽容的理解、善良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劫难中真挚爱情的由衷的感激和歌颂。诗篇表达了一种既是爱情又超乎爱情的崇高情感,一种基于深切了解、信任的博大的爱,一种人间至情;同时也折射出对历史冤屈和现实不公的控诉。
2.简析本诗所表达情感的复杂内涵及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这首诗作表达的是一种复合的情感,既有重获自由的庆幸,又有无法消除的创伤;既有光明的预示,又有难解的隐忧,它们交织着,一时难以理清,但作者却以一种沉静的态度出之,于平缓中有跃动,委婉中有激切,因而给予读者的美感也是多重的。
真切地袒露内心世界,细腻地抒写情感活动,也是本诗一个明显特点。在“战歌”风行,个人情感普遍受到漠视并为诗所摒弃的60年代,它的创作实属难能可贵。
《春天,遂想起》
作者:余光中1.简答本诗所表达的主题意蕴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和长时间的隔离,作者有种被流放的感觉,少年时生活于江南的记忆日复一日烈火般烧灼着他,于是时时梦回江南。诗中的江南不仅珍藏着他的少年时代,而且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诗人由怀旧而怀古,他的江南既在时间之内,又在时间之外,飘散着古文化的清芬,而诗人怀的也就是一种以民族灿烂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2.简析诗中的江南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作从江南的湖写起,写出它的富庶美丽。再加上江南大量优美动人的佳话和传说,接下来将时间拉回现代,转写当年太湖边上结伴同游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表妹们,意在表现山水毓秀,人比江南山水更美,从而将乡愁推进一步。再一转,写到这些少女们现在都已老了,自己的母亲更已谢世而去,一种难以抑制的沧桑感骤然腾起,为乡愁抹上一层悲怆。最后,诗人盼归之情遂也上升为对于母亲大地的顶礼。
3.简析本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艺术特征复沓的手法与重词叠字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这首诗的音乐性,读来韵致绵长,而且有效地助成了内在情韵的摇 多姿。可以说,这是一首情味浓酽、风韵别具的抒情佳作。
《冬》
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九叶诗派诗人、文学翻译家。著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1.简答本诗的主题意蕴穆旦1958年起便在政治烟尘中蒙难近30年。1976年10月中国政局突然出现大转折时尚未来得及为这一代人平反。《冬》便作于此年12月,表达了因长处于“寒冬”环境之中而“心灵枯瘦”的生命感受,曲折地表现了对历史灾难和现实矛盾的批判,生动地传达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乍暖还寒季节,渴盼暖春到来的普遍心情,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2.简析此诗是如何层层推进、拓展诗思意境的。
整首诗循着诗人内心的活动而缓缓展开,情调有点沉重,甚至不无苦涩,但看得出来,它充满一种近于焦灼的渴望正义归来的热切冀求,因而沉哀中自有热流暗涌。
全诗各段具内在联系,自内心的自我发掘到放眼于社会、民族,层层衔接又层层推进,紧凑而有力度。形式相当整饬,韵位固定,语言浓缩而富暗示性。
相关推荐:2010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重难点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