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
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①游戏说。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缺点: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论。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巫术只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劳动说。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从这一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答: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相关推荐:各地2010年7月自考报名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