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我中心:2-5,不顾规定,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②权威阶段:6-8,对外在权威尊敬和顺从。皮亚杰:道德的实在论: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大的人。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
③可逆性阶段:8-10,思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可以改变的。意识到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富有社会性色彩。
④公正阶段:10-12,公正感和正义感是互敬和互惠的一个重要产物。抛弃父母的意见过程中获得的。由权威和遵从过渡到平等。道德观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皮亚杰:可逆性转变到公正主要因素是:利他主义因素。
美。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
采用开放式手段提示儿童道德的发展水平。用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72个10-26岁男孩,10年之久。于1969年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3个水平6个阶段理论。1.水平1:前习俗水平:(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
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2.水平2:习俗水平: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主要满足社会期望)
阶段3:好孩子道德
阶段4: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
3.水平3:后习俗水平: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阶段5: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
阶段6: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12.13-18.19.20岁
身体:身高、体重、第二特征、性的发育与成熟。
心理:1.智力的发展:认知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个体不依赖于具体事物来进行运算和思考,能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验证假设。
2.个性发展:①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从他人那里了解自我后主观化自我
②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情绪表现形式不再单一,但不能像成人情绪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两面性。典型: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内心体验隐藏起来,在合适的情境下用带有表演特点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人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由于心理上的不安与焦躁,迫切需要能倾听自己诉说内心烦恼、与自己交流情感并为自己保守秘密的对象,因此,他们对友谊非常看重。与父母会有一段时间不能和睦相处。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
成年期:20-65,典型特点: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人际交往趋向成熟。
成年初期:18.19-45,主要任务:求职与升学、婚恋与生育
中年期:45-65,1.生理的变化及其适应。2.中年危机:中年期是一个从成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转折和冲突。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家庭生活变化方面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中年危机。
老年期:65到死亡,基本特征是衰老:1.感知觉的进一步退化。2.身体机能和智力方面的变化特点:感到力不从心。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思维能力减退3.老年期的情绪情感特点:生理变化,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地位的改变及心理机能的变化,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但体验比较深刻。还有一个特点是持续的时间较长。4.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特点:日本:十个特点:自我中心性,内向性,保守性,容易乱猜疑,嫉妒心强,办事刻板,灵活性、应变性差,适应力下降,不耐烦,爱发牢骚,好管闲事,依赖性强。也有持续稳定的一面。5.面对死亡。
相关推荐: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毕业证书领取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