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外债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在海外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和借款。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与商品的交易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
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有较为成熟的政府债券市场,由于政府债券几乎没有违约风险、流动性强、收益相对稳定,因此,深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一项重要选择。国债投资成为零风险权数的债权。
在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认购和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国债投资成为银行重要的流动性资产业务。
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
消费信用是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种类似商业借用,既由企业以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或耐用消费品;另一种则属于银行信用,即由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购房或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以支付货款。
在我国开展消费信用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1)消费信贷可以促进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和调控方式发生重大转折。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2)消费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3)消费信贷可以通过消费的市场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问世。(4)消费信贷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
消费信贷的发展是以收人的水平和收人的稳定为条件的,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有收人政策的配合。
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民间信用也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直接借贷关系。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民间信用的特点是利率高、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但却十分灵活,能弥补银行信用的不足。在我国,民间信用的发展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信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情况下,城镇的个体户、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各种经营性资金需要,都通过民间信用的途径解决。90年代以后,民间信用拓展到多种投资领域,如办厂、建房等等。民间信用的利率比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高,贷款机制灵活、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正常银行信用的冲击。但民间信用风险大、容易发生违约纠纷。因此,民间信用在我国既有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又有其令人担忧的负面作用,金融管理当局应加强对民间信用的引导和管理。
应用:
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是最典型的做法。商业信用关系的规范确立方法是“立字为据”,即买卖双方要签订债务人(付款人)到期足额支付款项的票据。因此,票据在商业信用中被普遍采用,即“商业信用票据化”,它对商业信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商业信用普遍采用“挂账信用”的处理办法,其缺陷是:买方在商品交易中搞无本经营,长期占用卖方单位的资金,由此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破坏了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了加强对商业信用的管理,使商业信用成为一种规范化社会行为。我国从1985年起,银行陆续开办了商业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1995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正式颁布,为商业信用票据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一方面,商业信用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授信方(收款人)就可解除后顾之优;另一方面,以商业票据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小,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但是:在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推广工作却十分缓慢。主要原因是传统管理体制仍然压抑着银行和工商企业推广和采用规范化结算方式的积极性,商品经济观念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推动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激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 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识记:
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指:是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为各种贷款。
金融证券化一般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
领会:
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直接融资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是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和风险管理的约束。②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在信息披露制度下,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③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
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筹资者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风险较大。②直接融资需逐次进行,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③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不利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一方面,银行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银行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为各种贷款。
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社会安全性较强。因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很严,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②尽管银行贷款一般审查比较严格,但对于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能及时方便地获得流动性资金需要。企业只对有关金融机构公开财务和投资计划,③在间接融资中,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隔断,金融中介机构集资金供求于一身,从而也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②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应用:
我国融资体制的改革及其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融资体制已由财政主导型转为金融主导型。但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至今仍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有其客观需要。随着融资体制的改革将推动直接融资方式更广泛地应用,使融资方式的总体结构趋向均衡。
在新中国的金融史上,银行信用曾一统天下并持续了2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多种信用形式格局,新的融资方式有所发展,但以银行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目前只占融资总量的10%多一点。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直接融资中,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平衡,呈现股强债弱的格局。因为我国的企业普遍效益较低,发行债券的违约风险高,因此,多年来,我国每年企业债券发行总量规模基本不变,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股票市场则存在“重筹资,轻转制”,最终使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难以落实。
由于融资方式不仅涉及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宏观发展,还与企业的微观财务状况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融资体制改革将推动直接融资方式的应用,把企业直接推向市场,多渠道融资,使企业更多地承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压力,分散金融风险,即要形成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融资效率的合理的融资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
金融证券化,一般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金融市场证券化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对企业来说,公司融资的证券化,是指企业从银行借款在资金筹集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发行商业票据和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的比例大幅上升。企业直接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筹集资金,既便利融资,又可降低成本。(2)对社会公众来说,有价证券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比银行存款更有吸引力。(3)对银行来说,银行资产证券化,使得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变得界限模糊。在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中,银行的债权人不直接掌握银行的债权,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则实质上使贷款证券化后的证券持有人(即债权人),与抵押资产有了直接联系。同时,银行资产证券化还将银行借贷市场与证券市场、抵押市场、资产管理市场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对金融市场各个局部和整体的深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公司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形成,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债券融资的比例已超过银行信贷,而成为主要的融资形式。我国近年来在探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发展住宅抵押贷款的业务创新中,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于变革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模式、确定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丰富企业的投融资策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